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三十六

作者:徐夢莘

靖康中帙十一。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盡十一日丁未。

五日辛丑康王及張邦昌歸自虜(改作金)寨以張邦昌為太宰肅王及太宰張邦昌駙馬都尉曹晟質於金國軍前(舊校云:按宋史欽宗本紀二月庚子駙馬都尉曹晟使金軍癸卯肅王樞使金軍乙巳康王至自金軍則肅王曹晟之出使不在一日之內而康王之歸亦在肅王出質後二日也。是編作同一日誤矣。)。

是日皇弟肅王樞少宰張邦昌除太宰著作郎沈晦借給事中使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軍前初金人請以越王代康王為質上以越王叔父不可遣乃遣肅王樞及駙馬都尉曹晟以行晟尚榮德帝姬與上同生故遣之避虜酋(改作金主)名改晟曰:實。

遺史曰:初康王之為質也。金人見而憚之遂欲別易親王並要駙馬都尉一人是時割地議和已定金人斂兵以徐待之乃遣太宰張邦昌從肅王及駙馬都尉曹晟為質。

六日壬寅下廢苑囿詔。

詔曰:比年以來京師拘收拆毀民居甚眾至民無所安居應苑囿宮觀有可廢以與民者三省樞密院速條具以聞。

七日癸卯開封府榜詔書安撫士庶。

開封府奉聖旨乘時作過人開封府及行營使司並斬訖竊慮奸人妄說事端將不曾作過人之撰造其罪恐嚇平人仰出榜曉諭。

朝廷。又出手詔安撫士庶。

詔曰:童貫等妄興邊事懷奸蠹國悉皆東下前往浙江如梁師成譚稹李邦彥已付遠竄所存百餘員皆是小官疏遠之人並不系從嚴被重任享厚祿者今。又自陳乞依舊寄資恩數等一遵祖宗之典百姓無知鼓唱率眾擅行誅戮劫奪財物震驚京闕皆不奠居已指揮李綱並三衙分頭彈壓捕為首之人悉行軍法爾等各歸常業母陷極刑儻敢結集仰徒中反告支賞錢一千貫咨爾黎庶仰體朕意。

粘罕(改作尼堪)駐軍於中路。

粘罕(改作尼堪)自河東來遇城必攻比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其(刪此字)行稍緩至中路聞和議之詔遂止不行。

八日甲辰再下行遣內侍京城不得倡率指揮。

聖旨內侍官給役禁庭舊法嚴密歲(改作年)來廢紊侵職撓權比取其罪狀暴著者已加顯罪。又命請給恩數官稱職任寄資進子盡遵祖宗法所以檢制裁抑。

無所容貸尚慮京城之人未知近日行遣推平時之心猶懷忿疾不分善惡概加凌侮已令開封府三衙以軍法彈壓自今更敢有招搖倡率不從令者並斬訖聞奏咨爾眾庶明聽朕意。

靖康錄曰:初京城之戒嚴也。城上設樓櫓及大礮弓弩鎧仗之類皆元豐舊制器械有餘而兵不足先令百官與軍士上城相雜守御而以內侍官分部統之賊叢矢射城上內侍令守御者勿得動。且曰:國家與金人講和不至相鬥有一軍士奮怒曰:既已講和何得射我引礮石擊賊一發殺數人中官殺之軍士由是不敢動乃自城中傳呼宦官欲開門納賊及伏闕之日軍民數十萬聚於宣德門下遇內侍朱拱之撕擘死骨血無餘。又內官得詔召李綱寘於懷不去於宣德門不曉諭百姓令退眾怒毆之於其懷中得詔書即大呼曰:內官隱匿詔書將作亂。又殺之凡見內侍皆撕擘殺之死者二百餘人有司以聞上懼生變即令殿前班直軍士口傳上旨云:殺內官者免罪其人於眾中妄呼曰:殺宦官者無罪百姓聞其語遂群入內官之家所遇輒殺掠其財物。又相聚入其家搜獲兵器不可勝紀皆輦到行營司交納其內侍皆逃竄財物略無孑遺走入禁中不敢歸鹹於上前泣訴,於是命李綱根治斬三十餘人磔其屍於市方定李綱种師道復用凡內侍官城上守城及諸城門監守者皆去不用方知所謂獨腳皂旗紅燈籠乃中人慾為內應者先是宣和中內侍多有賜第者官舍或隘陋即委府尹於傍宅置門然未嘗給其直而實奪之京城百姓或有累世聚族以居屋舍既為奪去則無所託身惟與妻子日夜號哭告天而已。又科斂百姓財力營造宮室台榭或有擬於宮省者百姓應副不辦則督責箠楚有至死者。又每至街市買物已售其價令賣者隨至其家所直皆不還或止償其半巷陌衢道馳騁縱橫侍從赫奕呼喝行路莫敢詰者然是時宰相大臣多出其門內則有蔡京王黼為之腹心外則有王革盛章為之爪牙故敢肆其兇惡至是百姓積怨乘亂得甘心焉。

上賜宴於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軍中。

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上書辭別。

《書》曰:大金皇子郎君斡離不(改作斡雅布)等謹上書於大宋皇帝闕下昨者受命專征以上皇渝盟是問靈旗直向直抵京城今日伏承皇帝嗣立再請修好遂依。

元奉詔旨酌中計議者定盟約日復為貴朝奸臣誤國妄起釁端,於是當司實懷疑憤深諒大信克保有終前日之盟非此為比。且大軍之來資索頗多上瀆聰明下匱民庶事在不巳固非樂為炎火一縱收之實難自非恭承今日皇帝仁明遠略屈巳愛民安能使此禍危翻然為福今茲大計巳定而後無以舊事為念惟祈皇上永於誠意共庇生靈。又承所賜書內謂越王以叔父之尊平日奉事姚平仲死於鋒鏑李綱正從貶責其餘宰執間求退罷免者甚眾既聞此言敢不孚聽及蒙諭城中軍民不遵號令實恐轉生變亂以貽聖憂當司本圖安定貴朝宗社永固和好遂令城下諸軍退保舊寨須是即日班師伏念陛下即位之初必欲推恩布澤以矜眾志特於元定賞軍物內減金萬銀一十萬錠表里一十萬段以充振乏廣施之用外有喝下金帛頭匹更望止於今歲逐月接續交還今方言鏇非不欲詣闕廷殿辭少敘悃悃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左金吾衛大將軍宣徽北院使韓光裔桂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克恭充代辭使副有少禮物具如別幅謹奉書奏辭謹奏。

別幅奉皇帝人參五十秤。

僉書樞密院事宇文虛中知東上閤門使王球充送路使副持書敘別(舊校云:欽宗本紀二月辛丑命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知東上閤門事王俅使金軍許割三鎮地至乙巳復使之是編於辛丑遣使一事則失書矣。)。

《書》曰:大宋皇帝致書於大金皇子郎君皇弟國王皇弟都統茲以肅整軍威遠臨郊甸敢怠省愆之意遂蒙兼愛之仁再講鄰歡復安敝邑感深肌骨賜重邱山更承念及府庫之虛減金帛之數益紉高明之意特深拯芘之懷載遣車軺稟告還馭再三誠懇每荷矜全豈惟恩加於危難抑亦義重於乾坤惟有謹守信盟庶可仰酬厚德屬宗祧之有守阻道路之敘違益慎寢饔永綏福祿所有贐儀飲餞巳載前書伏惟亮察謹白。

九月乙巳奉聖旨將團結居民權令放散。

刑部侍郎王寓;劄子寓;見管京城四壁守御卻見近日團結四扇居民追呼在城下準備上城日百姓警擾離家失業人人有溝壑之憂契勘閉城日久居民艱食。若更如此是重困也。況四壁城上守御兵卒器仗並巳足備而民居烏合皆無足用之人特可準備臨時般運矢石耳必不得巳。且令團結成保籍定姓名緩急追呼亦似無害矣。伏望速降聖旨候指揮奉。

聖旨依劄權令放散。

十日丙午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上書謝恩。

《書》曰:比者已復舊好即議還師復蒙聖慈差開封少尹就詣軍中賜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等茶果龍腦酒藥並差去人使韓光裔回復承親賜通犀御帶一條以隆餞別之禮仍被旨重稠昭宣大信仰叨聖慈曲周用殫砥礪欽領之餘尤增感激當司遂促歸期今月十日乙令大軍鏇旆所祈陛下社稷載甯生靈休息有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謝。

別幅人參五十秤。

下割三鎮之詔差路允迪宣諭守臣。

詔曰:敕太原府守臣應中山河間太原府並屬縣鎮及以北州軍巳於誓書內議定合交割與大金事昨者大金以朝廷招納叛亡有渝盟誓因舉大兵直至都畿重以宗廟社稷所系甚大遂割三府以尋歡盟庶銷兵革之憂以固兩朝之好其犬牙不齊去處並兩平兌易合照誓書施行如有州軍未便聽從即將此詔書遍行告諭各務遵凜母或拒違自取塗炭兩朝封疆接畛義同一家各甯爾居用保信睦其中山河間太原府並屬縣鎮及以北州軍見任寄居職官不系本土及從內地差去者不在交割之限今差朝散大夫充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路允迪齎詔宣諭咨爾守臣體予至意故茲詔示想宜知悉春暄卿等各比平安好否遣書指不多及。

起發犒軍銀綱至金人軍前。

李梲議和許以銀一千萬兩犒軍梲親至內藏庫催出銀提點官內侍王。若沖監出銀每十萬兩為一綱以一百人般擔以使臣二員押發凡一百綱統起一千萬兩之數皆出於內藏庫不知士庶之家輸納者何以用之此與王孝迪督金銀榜示之數不同未知何如。

簽書樞密院事路允迪工部侍郎滕茂實使於粘罕(改作尼堪)河東軍前。

粘罕(改作尼堪)兵將至高平而城下之盟巳成既遣肅王使於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乃議不可不使粘罕(改作尼堪)遂遣路允迪滕茂實使粘罕(改作尼堪)於河東。且告割三關之地也。。

復用李邦彥為太宰。

李邦彥方罷數日張邦昌。又以太宰出質左右揆皆虛位吳敏乃以劄子乞復用邦彥為太宰。

河北路兵馬鈐轄李侃以兵二千與金人十七騎戰敗績。

和議已定金人遣十七騎持文字報其國中經由磁州李侃以身為兵官。且承掩殺之旨(初金人抵京師也。淵聖詔河北州軍略曰:种師道姚平仲遠提西兵以助天討云云深恐其宵遁令河北州軍盡行掩殺)乃率禁軍民兵二千往擊之與十七騎相遇金人曰:不須用兵今城下巳講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國中幹事侃不信欲與之戰十七騎者分為三以七騎居前各分五騎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勢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

金人退師。

遺史曰:金人既退种師道請臨河邀之三戰可使無噍類。若縱之去他日禍不可測李邦彥等不從罷師道為中太一宮使五日一到朝堂議事以姚古种師道折彥質范瓊等領兵護金人過河邦彥奏立大旗於河東河北有擅出兵者並依軍法。

金人揭榜不虜掠信德府。

初金人陷信德府執守臣楊信功至京城下既已議和乃留信功朝廷議失信德府之罪信功與通判梁訓禮皆貶嶺外兵將官分送廣南安撫使劉奏司錄已下皆是脅從放罪金人渡河獨揭榜大略謂攻擊京城朝廷遣肅王及太宰張邦昌持書言奸臣姚平仲誤國已許割三鎮以北地請和緣信德府不系所割之地並不得虜掠。

十一日丁未金人質肅王同行。

先是以康王為質以康王語言不遜金人不愛也。復令入城至是遂以肅王行焉種宣撫奏言賊(改作敵)歸必不設備請邀諸河候其半渡可以擊之李梲等在上側方為掣肘論難既久終不許擊然上心欲(刪此字)無如之何,於是師道發憤感疾。

靖康遺錄曰:賊(改作敵)之來雖有少鈔掠而不殺害人民比去所過皆殘破其所得漢人並削髮使控馬荷擔得婦女好者掠去老醜者殺之(刪得婦至此十二字)自京師至黃河數百裡間井裡蕭然無復煙爨屍骸之屬不可勝數(刪屍骸至此八字)。

太學生楊誨上書論割地。

二月十一日太學生楊誨謹昧死上書皇帝陛下臣聞夷狄犯(改作金人至)京師掠近輔殘馘夏人以騁其欲雖漢唐全盛之際容或有之漢文帝之十四年匈奴候騎至雍甘泉而。且唐太宗貞觀之初突厥埽地入寇。

抵於渭上當此時二虜(改作國)承父兄餘資兵銳馬多傲然驕氣直出百蠻上(刪傲然至此九字)視中國為不足與故能(刪此字)一舉而騎甲漫衍帝都其勢可謂盛矣。然竊考文帝太宗所以制御二虜(刪此二字)之術甚優遊暇豫者。此其故何耶蓋漢唐當天下無事時廟堂之上君畫臣謀能以戎務為急一旦事起倉卒而吾先有以處之語其大要不過詭而禮之使虜(改作敵)志浸驕而已志意浸驕則務遠略忽近慮士卒疲弊而畜產耗亡取死之道也。天子於此興問罪之師誰敢屈強頡頏作氣勢如曩時邪漢唐所鞭笞四夷其(刪所鞭至此六字改作安邊)大計不出乎!此臣竊惟道君太上皇帝臨御天下二十六年承祖宗積累之厚天下無事鹹順指令大臣於此時不能思艱難致勤苦務柔聲婉顏以狐媚聖上此(刪此字)漢唐計策不復聞故金人得以乘中國之釁也。夫夷狄乘中國之釁豈自古帝王之時無其事耶(刪夫夷至此十九字)守御之方羈縻之術征討誅伐之法簡編具存宜縉紳大夫平昔所稔聞而厭道之柰何朝廷大臣遇前日猖獗之變圜視總計率不得其要領上皇出狩宗廟震驚此皆失於不素練之罪也。陛下嗣登寶位矜憫元元不謀於庭首發講和之詔仆械卷銛以厚利啗之臣初聞命以謂陛下此舉特以驕夷虜(二字改作其)跋扈之志紓畿甸攻掠之危至於經略施為發自天衷非愚賤所得而臆度而旬日之際道路所傳臣竊惑之臣聞陛下自金人之來既賚以金帛。又許以歲幣今。且遣使割地以賂之夫金帛歲幣已不足惜柰何割祖宗之地以賂遺夷狄(刪此二字)乎!夫割地以賂夷狄(刪此二字)雖漢唐之陋猶不忍為孰謂陛下神聖英武而肯為此。且中國與夷狄議(刪中國至此六字)和(下添親之議)不聞於三代而特起於漢唐漢之文帝唐之太宗所以待匈奴突厥者勤勞備至以歲獻則不失於傷財以和親則不恤於損威然終不肯以尺寸之地輕予之者二帝之意,豈不曰:土地人民國之根本不可輕以授人乎!臣不知今日割地之謀誰為陛下籌之也。臣草茅賤士無由預朝廷末議事之利害皆不可得而詳定獨不識陛下今日所割之地其三關耶臣聞昔周世宗下三關瀛漠皆異代事戎(改作金)人不得以為辭。又況自祖宗以一灶百餘年塞雁門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所以為之限制者甚備今一割之是失限制也。不識陛下今割之地其四鎮耶臣聞太原中山其地嚴重可以扼虜(改作敵)咽喉。

自祖宗以來精兵重卒悉屯駐於此今。若割之是失形勢也。夫以限制形勢之地遺夷狄(二字改作敵)其不猶倒持太阿授人以鐏乎!然陛下必毅然為之而不顧者臣知其意矣。,豈非憚於用兵邪臣聞兵雖兇器戰雖危事然而自古神聖之君所以立卓絕之跡者未嘗不由於用兵向者金人之來起於意表陛下以其乘我不虞。又諸道兵未會不戰宜矣。以其近於禁城宗廟社稷不可不憂不戰宜矣。今賊(改作敵)兵既歸師老械弊。又其來也。必嘯(刪此字)聚數國之師禽獸之心見利而忘義(刪禽獸至此九字)烏合而易散既磨之以歲月安知不自相背叛耶陛下宜於此時馳一介之命喻諸鎮之兵因其交地之際啟發釁端電掃風除以破其眾將見(改作必)腥膻之徒(刪此四字)獸(改作駭)奔而瓦解矣。必欲守區區之信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且陛下亦知割地有三不便乎!今既割地以與金人則中都迫於北邊陛下必不免遷都矣。方今洛陽長安近於敵國不可都江左西蜀偏方下國不可都就令(闕一字)日夷狄(改作強鄰)熾盛國勢危弱用事之臣計無所出不過勸陛下都襄鄧州夷漫百里其東漢與鳳林為(闕二字)南菊潭環居而流屬於漢西有上洛重山之險北有白崖連路昔人號為形勢之地沃野之墟疑。若可都矣。然昔唐高祖遣宇文士及按行秦王力諫以為不足用至昭宗時朱朴上議以為建都之極致疏入不報,豈非有所不便故邪況京師自祖宗以來繕治非一日宮闕神麗局務府藏里閈市肆極侈而豐借使陛下徙都必。且鑒前弊惜民力因陋就寡為一切因循之制將何以貽厥孫謀昭示四方邪臣以為一不便者。此也。今既割地與金人則胡夷歲驕(刪此四字)華夏日蹙臣恐北虜驚齧邊毗(刪臣恐至此八字下添恐字)不止(下添如字)今日陛下何不以往事而驗之昔唐寶應二年吐谷渾党項領兵二十萬來略武功留於京師凡十五日太和三年南蠻率眾掩劫戎雋三州陷之止於西都者十日當此時天子務為姑息以紓一時之急不發兵以窮討使牧馬牽牛之隸有輕中國心自此以來揚塵鳴鏑突我疆埸曾無甯歲臣嘗讀書至此雖憤醜虜不庭然亦(刪雖憤至此八字)未嘗不恨中國有以誘之也。今吐番南蠻略我郊甸解鞍緩帶至於旬日目悅燕趙之色口厭甘美之味文綺佳紈。又皆如意夫纖麗散則戎羯(改作敵國)之心生戎羯(改作敵國)之心生則侵盜之本也。。又況黠虜(二字改作彼)已產知吾山川要害也。臣。

謂今朝廷不怖金人以兵則背脅癰疽之患成殆恐其來不巳唐室之患。且復見於今日此臣以為二不便者。此也。今議者但以慶曆之初仁宗與虜(改作契丹)通好自後契丹不敢擁兵窺中原當慎守初以遏邊萌之禍。且示大信於邊人臣謂渭水之盟杜如晦實敗之而平原之盟李晟亦不肯信已而河汗就質普贊背叛夫如晦晟非曉術數者也。然而遇事。若燭照而數計者誠以胡性(刪此二字)翻覆不情故不信之也。臣謂北虜(改作契丹)所以不敗慶曆之盟者特以仁宗之初有以結其心耳夫本朝自仁宗以來朝廷方舉群策以收太平之功四海所環無一州無兵者當此時契丹何由而跳梁邊陲邪況祖宗故事奉之如驕子不敢觸其意彼雖冥頑(刪此三字)何以啟其釁向使天祚不失道人畜(改作馬)猶盛強遷延浸息抵於今日睹前朝政事之因革知中國士馬之豐耗臣謂北虜(改作契丹)敗仁宗之盟也。已在於數年前陛下能保其不控銳抗戈以覘候風云:乎!能保其不〈兌攴〉攘以邀丐厚利乎!然則盟誓於北虜(改作契丹)果何有哉!此臣所以為三不便者。此也。夫去所不便而行所甚利唯聖人能之伏願陛下順天人之心發英偉之志因醜虜之暴出湯武之師(刪因醜至此十字)伺其過河交地之際不固執前盟先發其釁示以必戰天道佑善必克清大憝以為子孫無窮之基凡今縉紳士大夫但揣陛下之意厭於用兵必曰:本朝自太上皇以來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治安未嘗練卒騎。又廟堂之上卒未有應變之臣是勢未可以戰臣獨以為不然臣聞何代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資世顧人君所用如何爾昔藝祖好武功則勇猛之士出而為用兵太宗好奇謀則計畫之士出而為之慮以今天下之大安知其無人少濡沐之將見朝廷之上不獨李綱种師道輩可稱述也。。雖然今將相如李綱种師道臣知二臣亦可以辦一時事何則綱之忠義有餘而可以事君師道之謀略有餘而不至於誤國。又況輔之以吳敏之煉達耿南仲之老成將欲建功何有不濟臣多見講和不如用兵之利也。陛下清間之餘淹貫古今,豈不知其利害邪。且夷狄雖與中國相為盛衰然(刪夷狄至此十一字)自古以來控御之術不一而足當其悖慢太甚曷嘗不與之戰今日但以石晉為戒不敢與爭鋒不知石晉時天下四分五裂朝廷君昏臣愚德既不足以懷徠而威。又不足以制服此耶律德光所以一舉而覆汴都也。以陛。

下春秋鼎盛天資英特而。又承祖宗有赫之炎圖指揮顧盻行有餘力,豈可與區區之列國同所慮乎!臣誠不佞雖岷陬一布衣平居常患無以過人遂取古人書閉門熟讀月延歲累頗識古今治亂自謂論世事顧賈誼馬周不足多伏惟陛下自即位以來寬大之聲勤儉之政已著聞於天下感激垂涕願盡死力然而區區之愚尚有望於陛下者但願陛下臨時聽政更少濟以英斷明決助成聖德使巍巍之功業上擬商宗周宣臣謂百蠻。且不足平況蕞爾金人而足以軫聖慮也。狂瞽不識朝廷忌諱罪當萬死。

李邦彥乞致仕。

臣累乞致仕特蒙聖恩依奏伏念臣奮身孤遠遭際興運浸躋華貫遂冒宰司徒激孤忠不敢少負清議屬者上皇退托以神器付陛下臣首被寄委而輔翊之重自誓殫竭身屢瀕死有所不避今訁堯訁堯之徒扇惑群聽喧競倉卒白黑不分臣之所急存宗社安君上惜生靈而已何敢為身謀而人詆以為奸緩師講和自金人犯邊僉令大臣議密圖周方非徒屈意以受辱而人或指以為(闕)心之精白天實臨之乃至定輸金之直以釋白著之疑寬括糴之令以賑艱食之急撫循坐甲之旅以勞城守之師。若此之類事涉細微雖恩出聖慈而間陳於前不敢緘默大臣建明惟知有濟,豈能家至戶到人人提耳而諭之哉!眾聽未孚鑠金可畏不知引避何以厭服斯民之心伏望檢會巳降聖旨早賜施行。

奉手詔太宰張邦彥任政府累年屢形憂國愛民之議以至惜名器抑冗濫獻納非一朕在東宮時熟聞嘉譽冊立之際備罄忠誠金人犯闕其所建明惟知利社稷撫軍民為急朕一一施行眾志未能遍諭乃作弗靖鼓唱流言反與前日異意元惡之人忽生怨憤實駭予聽巳依所乞宮祠播告中外鹹信勿疑。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三十六校勘記。

將不曾作過之人(誤作人之)死者二十餘人(十誤作百)是以靈旗南向(以誤作問)惟祈皇上永守成議(誤作永於誠意)信州管內觀察使(信誤作桂)

簽書樞密院事宇文虛中(簽誤作僉)近日團結四壁居民(壁誤作扇)準備上城日(日字衍)而居民烏合(誤作民居)然上心欲和無如之何(脫和字)漢唐所以鞭笞四夷(脫以字)所以待匈奴突厥者勤矣。備幣以歲獻(矣。誤作勞幣誤作至)降尊以和親(脫降尊二字)就令(闕)日夷狄熾盛(原闕系界字其字)遣宇文士及按行秦土(土誤作王)以為建都之基(基誤作極)因陋就簡(簡誤作寡)吞噬邊(吞噬誤作驚齧)當慎首初(首誤作守)上皇退托以神器付陛下(退托三字疑衍)僉令大臣密議圖周萬全(密議誤作議密萬誤作方脫全字)撫循帶甲之旅(帶誤作坐)太宰李邦彥(李誤作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