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二節

作者:佚名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乾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不能識別齊王是不可以成為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識別其不可以,但是又來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國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來見齊王,得不到賞識所以又走了,在晝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長期滯留在齊國,我最不高興的就是這種人。”
高子把這個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那個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遠千里來見齊王,是我的願望!不得賞識而離開,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無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離開晝地,在我心裡仍覺得快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齊王如果改變,那就會反過來找我。而我離開晝地,齊王沒有來追趕我,我這才產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雖然這樣做,怎么是捨去齊王呢?這是齊王遵照足用為善的原則,齊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會只是讓齊國的人民能安居樂業?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我才每天盼望著。我難道象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嗎?向國君進諫言而不被接受,就發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臉上,離開時就要拚命盡力後才住宿嗎?”
尹士聽說孟子這番話後,說:“我才是一個小人呀!”

注釋
1.尹士:齊國人。
2.乾:《書·大禹謨》:“罔違道以乾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小雅·采芑》:“師乾之試。”《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乾祿豈弟。”《論語·為政》:“子張學乾祿。”《莊子·徐無鬼》:“其欲乾酒肉之味邪?”《荀子·議兵》:“皆乾賞蹈利之兵也。”《韓非子·說難》:“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乾其上也。”這裡用為求取之意。
3.澤:《書·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莊子·大宗師》:“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荀子·非十二子》:“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韓非子·說難》:“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史記·西門豹傳》:“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這裡用為恩澤、恩惠之意。
4.濡:《易·夬·九三》:“壯於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易·既濟·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字彙·水部》:“濡,滯也。”這裡用為滯留之意。
5.滯:《國語·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後漢書·韋彪傳》:“且眩瞀滯疾,不堪久待。”這裡用為久,長期之意。"
6.高子:孟子的學生。
7.浩:《書·堯典》:“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禮記·王制》:“喪祭有餘曰浩。”《字林》:“浩,遶也,水大也。”《廣雅》:“浩,浩流也。”這裡用為“多”之意。
8.由:《書·武成》:“乃反商政,政由舊。”《書·康誥》:“乃由裕民。”《詩·小雅·賓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語。”《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高亨註:“由,從也。”《詩·大雅·抑》:“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論語·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梁惠王上》:“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荀子·修身》:“凡用血氣、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僈。”這裡用為遵從,遵照之意。
9.悻悻然:怨恨失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