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於軒轅黃帝,後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傷寒論

傷寒論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0卷,東漢張仲景撰於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難經

難經

《難經》是戰國時期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扁鵲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為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本書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共討論了81個問題,故又稱《八十一難》,全書所述以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證。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為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為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為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為針法。

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

脈學在中醫學中是極受重視的。自晉代王叔和著《脈經》後,五代高陽生著成《脈訣》,以其通俗易懂、便於記誦而廣為傳播,但因其中謬誤也不少。李時珍繼承了正統的脈學,博採歷代各家之長,對經義大加發揮,如他指出,切脈獨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臟之氣,而不是切按五臟六腑經脈之體,闡發透闢。他在《脈經》24脈的基礎上,又增述了3種脈,使中醫脈象增至27種,即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他用朗朗上口、易於記誦的七言詩句寫成“體狀詩”,對每一種脈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說浮脈“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命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短短四句把浮脈的脈位、脈象、臨床意義表述得很清晰。他還用“相類詩”、“主病詩”,把同一類的各種脈加以歸納,對其在診斷病證方面的意圖加以闡發。這就是《瀕湖脈學》的全部內容,雖然篇幅不多,但在中醫脈學發展史上卻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學習脈學的必讀著作。

奇經八脈考

奇經八脈考

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奇者,異也。因其異於十二正經,故稱“奇經”。它們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

洗冤集錄

洗冤集錄

《洗冤集錄》,法醫著作,又名《洗冤錄》、《宋提刑洗冤集錄》,4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於淳祐七年(1247年)。全書由檢驗總說、驗傷、驗屍、辨傷、檢骨等53項內容所組成;並對犯罪、犯罪偵察、保辜等有關斷案、法吏檢驗格式程式等,亦詳加論述。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精湛,雖間有論析欠當之處,但絕大部分內容源於實踐經驗,是中國較早、較完整的法醫學專書。後世諸法醫著作多以本書為藍本,或加注釋,或予以增補,並對世界法醫學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曾先後譯成荷蘭、英、法、德等國文字。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餘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