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謝應芳

謝應芳

謝應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學者。字子蘭,號龜巢,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為“龜巢”,因以為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為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為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104篇詩文

學術主張

謝應芳著有《辨惑編》、《思賢錄》、《龜巢稿》、《懷古錄》、《毗陵續志》、《龜巢文鈔》、《龜巢詞》等。最能反映他學養與思想傾向的是《武陽志餘》卷十儒林類中記載他的一些軼事。他在蘇州一帶避難時請求官府黜退吳江三高祠(紀念戰國時期越國范蠡、晉代張翰、唐代陸龜蒙)中的范蠡;而要求修葺三國時東吳名相顧雍的墓瑩。在故鄉則顯揚武進林莊鄒忠公浩墓,去掉學官中的土地祠。他主張禁止民間辦喪事時做佛事等迷信活動、還向周郎中(正五品官)上書陳述開荒等五件事並向何太守請求減少水腳之徵,事事都有利民生民風。

謝應芳最著名的著作是《辨惑編》。《辨惑編》的主要內容是反佛、道,這也是理學理論的精華所在。這既是他個人思想體系的體現,也是理學的合理核心在常州地區的傳承。謝應芳認為,生、死為自然之理。他斥老、莊、仙、佛(此處所言老、莊,非先秦時期的老子、莊子,而是被道教改造過、並奉為道教之祖的老、莊)之說為異端,致力於破除鬼神、禁忌、祿命等迷信,認為“古之為異端邪說者眾矣,若老莊仙佛之流,自秦漢以來,惑世尤甚”,“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辨惑編·異端》)。他還指斥道教的齋醮儀式說:“道家以老子為理由,書亦未嘗有設醮之論也,至宋徽宗妄意求福,命羽流為之,未及傾危宗社,流落金國,所求之福,竟何有哉!二君昏迷不明物理,特以此為緇黃衣食之計焉耳。”(《與王氏諸友論齋醮書》)理論鋒芒直指宋徽宗,認為北宋亡國,與宋徽宗相信道教有關。是“妄意求福”,是“傾危宗社”,是“昏迷不明物理”,所以最後“流落金國”,“為緇黃衣食之計(當階下囚)”。同時,謝應芳還以明天曆年間大疫為例,大疫來臨,病人眾多,凡“務求醫藥,不事祈禱”者,大都活了下來,而那些求神保佑的,卻都死掉了。認為這充分說明了佛道的虛偽性。 《辨惑編》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要著作,在明初有極大的影響。後世論及元明之際,無論是思想史、哲學史,謝應芳的《辨惑編》是必提的著作。

生平

謝應芳生逢亂世,世衰道喪,以斯文為己任,崇正辟邪。從元至正初年起便隱居於武進白鶴溪(今鄒區鶴溪河),構築小室名叫龜巢。遂自號“龜巢老人”,鄉里子弟尊稱龜巢先生。常州府曾聘為教授。他對學生循循善誘,總結出一套教學法。浙江行省聞名欲聘為三衢清獻書院山長,辭不就。後各地義軍起,謝應芳便去蘇州一帶避難,幾次遇危險,一年中搬了五次家,經常揭不開鍋。後來蘇州人對這位年高德助的飽學之人逐漸有所了解,爭聘為子女的老師,他靠束修錢以維生。

朱元璋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後,江南漸漸安定,謝應芳已是70多歲的老人,返回故鄉,在武進芳茂山(橫山)隱居,勤讀寫作,老而不倦。當時,朝中高官與在野縉紳們路過常州,必定要去芳茂山上“龜巢”拜訪龜巢老人。不管來的人官階多高、名聲多大,謝應芳都平等相待,決不低下阿諛,而且議論必及民生、言談必論向善。

謝應芳80歲時,不顧羸弱,應郡守的邀請,以德高望重之身,出來主持了《續毗陵志》的編撰工作,97歲高齡謝世。

食里情懷

謝應芳到了老年,牙齒盡落,常為咀嚼而發愁。有一次,他到寺院拜訪一名高僧。高僧知他齒牙不利,特意精心製作了幾款豆腐菜餚,既好吃又不需要費力咀嚼。食畢,謝應芳言道:“凡人年老者,以肉養之,古今一致。然老而無齒,則肉林之盛,禁臠之供,其如朵頤何?求其甘軟若豆腐者,真可謂養老之善物也。”並欣然提筆作《豆腐》:“誰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種玉選青黃,工夫磨轉天機熟,粗渣囊傾雪汁香。軟比牛酥便老齒,甜於蜂蜜潤枯腸。當年柱史如知味,飲乳何須窈窕娘。”

此後,他家中常精心烹製豆腐菜餚,以供食用。漸漸地越覺豆腐軟嫩味美,最能養老,不是醍醐,卻又勝似醍醐,於是便將豆腐美稱為“素醍醐”,並作詩《素醍醐》加以稱讚。

謝應芳的詩文

【中呂】滿庭芳_神仙有無?

元代謝應芳

神仙有無?安居華屋,即是蓬壺。榴花也學紅裙舞,燕雀喧呼。水晶盤饌供
麟脯,珊瑚鉤簾卷蝦須。吹龍笛,擊鼉鼓,年年初度,長日盡歡娛。
橫山翠屏,藏龍古井,走馬長汀。四時花竹多風景,勝似丹青。好兒郎天生
寧馨,好時節日見昇平。氛埃靜,年年壽星,光照望雲亭。

簡錢士遠

元代謝應芳

一榻青苔對雪,五湖春水流嘶。
欲遣長須覓酒,聊將短札題詩。

顧仲瑛臨濠惠書詞甚慷慨詩以代簡

元代謝應芳

濠上人來書數行,開緘如對語琅琅。
酒杯已辨弓蛇誤,藥杵無勞玉兔將。
少待天公舒老眼,剩收雲母束歸裝。
舊家池館花狼籍,春水依然綠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