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鄭板橋

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後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6篇詩文

軼事典故

以怪出名
鄭板橋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遊街示眾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藉以警世醒民。

頗有罵名
鄭板橋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個人潤例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還在最後附了一首:“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刻苦習字
據說,鄭板橋早年學書相當刻苦,寫眾家字型均能神似,但終覺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來划去,揣摩字的筆畫和結構。妻子不耐煩了,說:“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你老在人家的體上劃什麼?”這無意間說出的一語雙關的話,使板橋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別人的體格上“規規效法”,只有在個人感悟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才能獨領風騷。於是,他取黃庭堅之長筆劃入八分,誇張其擺宕,“搖波駐節”,單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畫。又以畫蘭竹之筆入書,求書法的畫意。清人蔣士銓說他“寫字如作蘭,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動地道出了“板橋體”的特質。

板橋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早期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並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後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餘桃口齒
鄭板橋在《板橋自敘》曾寫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然自知老且醜,此輩利吾金幣來耳。有一言乾與外政,即叱去之,未嘗為所迷惑。”餘桃口齒,椒風弄兒,都是好男風的典故。大意說是自己尤其喜好男色,但是因為老醜,常常是因為金錢而接近他。只是他卻不許男妓干擾他外政,否則就驅逐出去。並沒有因男色而耽誤縣治。曾主張改刑律中的笞臀為笞背。身為縣令,一次不得不對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責,竟至於差點當堂落淚。

巧罵豪紳
有一次,一個豪紳求鄭燮題寫一個門匾。那個豪紳平日裡巴結官府,乾盡了很多壞事。鄭燮決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字。油漆門匾時,鄭燮叮囑漆匠對”雅、起、敬“三個字只漆左半邊,對”聞“字只漆”門‘字。過了一段時間,豪紳樓前門匾上的字沒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發清晰。遠遠一看,原來的“雅聞起敬”竟成了“牙門走苟”(“衙門走狗”的諧音)。

多才多藝

畫竹
自謂畫竹多於紙窗粉壁見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題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寫竹,更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工楷隸
綜合草隸篆楷四體,再加入蘭竹筆意,寫來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稱“六分半書”,他以黃山谷筆致增強作畫的氣勢,以“亂石鋪街、浪里插篙”形容其書法的變化與立論的依據。

擅畫蘭竹石
體貌書朗,風格勁峭,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蔣士銓題畫蘭中說:“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這段話,將“書”與“畫”在他作品中的關係真是說得透剔極了。

書畫特色
獨創寫意,著意趣味。他自謂應有“真氣、真趣、真意”

詩文特性
(1)去陳舊套語。
(2)白話代替古典。
(3)暗喻民族志節。

鄭燮(板橋)有二首詠竹的詩,其一為“題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既點出竹之“處境”,更直接說出竹的貞定,經得起各種磨難考驗,儼然是個頂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為“題畫竹”:
“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風覆雨筆頭載;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鬚鳳尾來。”前二句寫畫竹的氣勢,後二句則雙寫人與竹的“擇善固執”及不從俗流、不為俗物的個性。
《鄭燮六十自壽》: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 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喔。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 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對聯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題焦山自然庵)
◎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近鬥茶。(題茶館)
◎ 刪繁就簡三秋樹,立意標新二月花。

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個聰明絕頂,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卻偏偏寫什麼“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並煞有介事地再加上個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
一般為官者都會了解,為政得罪巨室,就難有好的下場。而板橋一反積習,獨行其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後,不惜扔掉熱烘烘的烏紗,而寧可回到冷颼颼的秋江上去釣魚,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顯得如此的灑脫。
他所題的“難得糊塗”,可能有兩種含意,一方面似有鑒於官場中的糊塗,他難得那種糊塗,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當系看透世態,為免多惹煩惱,不妨糊塗一點。他能保全這種糊塗,也算得是可人了。

板橋三絕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確切的讚頌。傳統書香門第的楹聯,常題:“傳家有道存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正是鄭板橋的最佳寫照。
舉其詩集裡三首題畫的詩,來看鄭板橋三絕--詩、書、畫的高妙。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詩云》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雲》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
《初返揚州畫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載酒餅,春風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從這三首詩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題詩如畫的美外,更可聞到他關心民情,以及因案辭官的高操志節;疏放狂宕中,更見其真性情,故人有雲,板橋三絕充滿了三真:真氣、真意、真趣,的確形容得非常貼切。

繪畫藝術
封建社會中,士大夫自以為清高、堅貞、虛心,往往在畫圖中、題畫詩中表露其意,但由於歷史的、社會的多方面因素,這些士大夫對人生的挫折、社會的不公往往多採取遠離生活,逃避現實,隱遁山林,寄情於自然丘壑的態度,作品大都是以閒情寄興、自娛娛人的為多,即使有感而發的詩題也是泛泛而談,有它的局限性。
而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的題畫詩卻有所不同,他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品析鄭板橋不同時期所畫的蘭竹圖上的題畫詩,我們可以透過有限畫幅的形象聯想到鄭板橋的人生經歷,聯想到清代社會的種種腐敗現象,使單幅畫面猶如文學作品、影視片一樣,敘說著許多許多……
當他任山東濰縣知縣,曾作過一幅畫《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畫中題畫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畫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現”,這詩題,不再是無感而發的詩題,透過畫和詩,使人們聯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為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著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這時畫中的竹葉有了形象的擴展,鄭板橋開倉賑貸,救濟災民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在人們腦海里,“凝固的瞬間”在觀眾的腦海里變成了無限延續的故事,好似極富感染力的小說、影片那樣,扣人心弦,發人深思。寥寥幾筆竹葉,簡練幾句詩題,讓人倍感作品中蘊藏著的深刻的思想、濃濃的情意。再有幾幅是鄭板橋被貶官後離開濰縣,三頭毛驢一車書,兩袖清風而去,臨行前後作的畫,其一畫竹圖題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借竹抒發了他棄官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靜心態,其二《竹石圖》中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畫幅上三兩枝瘦勁的竹子,從石縫中挺然後立,堅韌不拔,遇風不倒,鄭板橋借竹抒發了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臆,表達了勇敢面對現實,絕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類似的還有,如《墨竹圖》題云:“宦海歸來兩鬢星,春風高臥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江南一片青。”另一幅竹圖題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園裡長精神,清香一片蕭蕭竹,裡面階層終絕塵。”這幾幅墨竹圖,都是借竹子抒發他遭貶官後,越發灑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感。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鄭板橋所畫竹子和題畫詩,大多是借竹緣情,托物言志,抒發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表現出“立根原在亂岩中,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勁,表達出“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的氣節和氣概,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鄭板橋作品不同於傳統花鳥畫之處,不同於前人之處。傳統的蘭竹大多數表現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嫻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讓人看了以後,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鄭板橋畫竹獨特,畫石亦如此。自然界再無情的石頭在他筆下也活了,如《柱石圖》中的石頭,這也是前人畫中常用題材,但很少把它作為主體形象來表現的。而鄭板橋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衝雲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畫上四句七言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詩點破了畫題,一下子將石頭與人品結合到一塊兒,可謂“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詩畫互相為用,開後人無數法門。”板橋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讚美陶淵明。板橋讚美他剛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時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剛直不阿、氣宇軒昂的品質,使人感到,此處畫石頭比畫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義。
鄭板橋還有很多以蘭花為主題的畫,也表現了一些新的內容,借題畫詩發揮,寓意對各種各樣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蘭花特徵,透溢出做人勝不驕、敗不餒,持平常心態的胸臆,題畫詩云:“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由蘭花讓人產生聯想,做人要像蘭花一樣幽靜、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爭艷。咫尺畫幅,拓展無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叢叢蘭花,夾著一些荊棘的自然現象,抒君子能寬容小人之大度的氣質。《荊棘叢蘭石圖》題畫詩云:“不容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魚龍都混雜,方知佛法浩漫漫。” 另一幅《荊棘叢蘭石圖》題云:“滿幅皆君子,其後以荊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容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板橋匠心獨運,蘭花中穿插幾枝荊棘,畫蘭花與荊棘共存,表達了遇有小人,虛懷若谷、和睦共處,“歷經磨練,方成英雄”的寬宏大量之胸懷,讀畫者亦受益匪淺。越讀越感簡單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樂趣無窮。縱觀鄭板橋筆下所畫的蘭竹石,細品題畫詩,我們不難看出,他喜畫蘭竹石的緣由,正如他所云:“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而“為四美也”。“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在他眼中,蘭竹石,能代表人堅貞不屈,正直無私,堅韌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潔等品格,因而其題畫詩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遠。
鄭板橋最著名就是《墨竹圖題詩》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市,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寫他在任上時山東受災,饑民無數。鄭板橋整日為災民奔波,白天勞頓,晚上思緒萬千,夜不能寐。聽著冷雨敲窗,風吹疏竹,發出蕭蕭之聲,他立即聯想到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於是起身展紙作畫,成就此篇,送與上級使其了解民間疾苦。他又上書請示放賑,打開官倉,救濟百姓。災情嚴重,情況緊急,他來不及等上級批覆,毅然決定開倉放糧,同時動員官人煮粥賑災,因此得罪了上級,被罷官。
上述種種,都是鄭板橋借蘭竹石與現實生活中的各類現象發生緊密聯繫,有感而發的創作畫,也正是將“文人畫”,“脫離現實,逃避現實”,引向“關心現實,注意現實”做出的貢獻。題畫詩,使比較單純的花鳥畫,有了豐富的社會內容,產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與讀畫者的距離,仿佛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面的對話,使“凝固的瞬間”不斷延續著,加強了藝術感染力。
題畫詩在他筆下,除了在內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還更具有藝術性、趣味性。題畫詩能充分體現“書畫同源” “用筆同法”的藝術趣味,而傳統畫家的題款跋文,大多題於畫的空白處,與畫面起平衡作用,但“揚州八怪”的題款已脫傳統國畫以及“文人畫”題款、題詩的窠臼,特別是鄭板橋將書法與畫糅合在一起,還成了共同表現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關係不分割。如《蘭石圖》,鄭板橋別具匠心地將詩句用書法的形式,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大大小小,東倒西歪,猶如“亂石鋪街”地題於石壁上,代替了畫石所需的皴法,產生了節奏美、韻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現了石頭的立體感、肌理美,比單純用皴法表現立體感更具有意趣。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現方法,既深刻揭示蘭花特徵,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書法藝術替代皴法的藝術美。讓人在觀畫時既享受到畫境、詩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沉浸在詩情畫意中。另在許多蘭竹石的畫幅上,他題詩的形式變化多端,不守成規,不拘一格,自然成趣,達到書佳、行款得體,畫亦隨之增色。所謂行款得體,即是視畫面的實際,進行構思,講究構圖的形式美,因而他將題畫詩或長題於側,或短題於上下,或縱題、或橫題、或斜題、或貫穿於蘭竹之間、藤葉之間,斷斷續續地題,觀其形態,參差錯落,疏密有致。是書也是題,是畫也是詩,是詩也是畫,欣賞每幅畫中題畫詩,既是絕妙的書法再現,也是將書畫相映成趣的綜合藝術,書題與畫面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構成了統一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享受。因而,世人無不讚嘆他們是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最佳創作者。
綜上所述,鄭板橋的作品突破了傳統花鳥畫藩籬,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現”,不是前人藝術的翻版,也不是遠離生活的筆墨遊戲,是有著獨特個性,有創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國內外人們的歡迎。不難發現,人們的審美標準,喜歡有個性,有意境,有創新,有感染力的作品,這就給我們啟示:作品只有具有個性、創新,才有著無限的生命力。

人物生平

早歲艱辛
清聖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拮据。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朴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填詞。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真州之江村設塾教書。

客居揚州
雍正元年(1723年),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以致哀。

雍正三年(1725年),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

求學通仕
雍正五年(1728年),客於通州,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

雍正七年(1730年),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雍正十年(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乾隆元年(1736年),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乾隆二年(1737年),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

乾隆四年(1739年),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

乾隆五年(1740年),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鄭板橋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並手寫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

兩任知縣
乾隆九年(1744年),妾饒氏生子。鄭板橋任范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范縣調署濰縣。同年,山東發生大饑荒,經常發生人吃人現象。濰縣原本繁華大邑,因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

乾隆十二年(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同前往。時值秋熟,濰縣災情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乾隆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

乾隆十四年(1749年),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病世。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並手寫付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

乾隆十六年(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禹王台勘災。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深得百姓擁戴。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作“難得湖塗”橫幅。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閒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晚年生活
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

乾隆十九年(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亭,往來山陰道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畫了一幅《竹石圖》,一塊巨石頂天立地,數竿瘦竹几乎撐破畫面。右上角空白處題詩一首:“七十老人畫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筆非凡,挺挺千尋之壁立。乾隆癸未,板橋鄭燮。”下撳兩方名號印。畫幅右下方空白處又押上“歌吹古揚州”閒章一方。鄭板橋顛沛了一生,不向各種惡勢力低頭,仍如磐石般堅強,如清竹般勁挺,如蘭花般高潔。詩題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巒之上,代之以皴法;或在竹竿之間,使畫連成一片;或在蘭花叢中,襯托出花更繁,葉更茂。畫上題詩,宋元即首,並非鄭燮始創,但如鄭燮之妙,實不多見,妙就妙在各類藝術高度統一。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

介紹

鄭燮(xiè),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他是江蘇興化人。

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

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逝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 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畫作為《蘭竹圖》。

官宦生涯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熱情款待。

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
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禹王台勘災。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
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五十九歲,作難得糊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仕途不順
任山東范縣知縣,清正廉明。
濰縣知縣,遇饑荒,修築城池,迫富豪平價售糧,被密告,以賑災不當被懲,乃辭官歸去。他先後做過山東范縣及濰縣的縣令,深入民間,洞悉民間的疾苦,終因救災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參,他宦情已薄,毅然辭官返里。他在惜別濰縣紳民所畫的一幅竹子上題了一首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又為惜別僚屬,畫了一幅菊花,也題上詩:“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必須曠達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這般的瀟灑。
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對下層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容和別致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