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二

魏晉陶淵明

鴟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
念彼懷王世,當時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
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鴟鴸出現在城裡,國內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國懷王時,此鳥必定常飛至。
青丘之山有奇鳥,獨自出現人不知。
本來就為迷者生,不必曉喻賢君子。

注釋
鴟鴸(chīzhū):鳥名。見(xiàn):出現。
懷王:楚懷王,戰國末期楚國君主。屈原便在懷王時被放逐的。

賞析

用《山海經》中兩則奇異之鳥的神話,來表達詩人對政治時事的感慨,其內涵具顯隱兩重。從表層看,含義頗為明確,古今學者多有解說。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經》所記述的鴟鴸、灌灌故事:櫃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鳴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過對當年楚國屈原被放而懷王不悟,終至亡國的歷史教訓的回顧,影射批評東晉政權在用人上的親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層含義,感慨極深,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也很強烈,它們一方面體現了淵明在當時特有的關於“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非士無以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國尚賢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詩人自己在東晉社會裡所深切體會到的“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雲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國身世之嘆。如進一步對此詩的深層含蘊進行探索,可以發現,此詩還在一層奇幻迷離的神話氣氛遮蔽下,隱含有陶淵明對當時敏感政治時事的進一步揭露之成分。具體而言,此詩在引用《山海經》傳說時,也利用上古神話系統,借“鴟鴸”之語言符號,暗示了恭帝被害的歷史真相,在命義上,與詩人大致在同一時期所作的《述酒》有異曲同工之處。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186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天仙子·躑躅花開紅照水

唐代皇甫松

晴野鷺鷥飛一隻,水葓花發秋江碧。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歷歷。
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觜。行人經歲始歸來,千萬里,錯相倚,懊惱天仙應有以。

讀山海經·其十

魏晉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撥不斷·大魚

元代王和卿

勝神鰲,夯風濤,脊樑上輕負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