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謁金門·秋夜

宋代蘇軾

秋帷里。長漏伴人無寐。低玉枕涼輕繡被。一番秋氣味。
曉色又侵窗紙。窗外雞聲初起。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秋夜的帳帷里,那計時的滿滴長久地陪伴著貴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漸漸涼了,輕薄的繡被已用上了,床上瀰漫了一片秋天的氣氛。
晨光浸透窗紙,窗外報曉的雄雞發出第一陣鳴聲,雞聲斷斷續續,又從耳邊傳來,天已亮了,但雞聲還未停息。

注釋
⑴謁金門: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不怕醉》、《出塞》。
⑵帷:帳子。
⑶漏:古代計時的工具,用壺滴水的方法計算。這裡代指時間。
⑷玉枕:陶瓷枕,以示華貴之用物。繡被:指綢緞一類的被子,富貴人家的征示。
⑸已:前“已”,已經。末“已”,停止。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秋。是時,蘇軾在杭州通守任上。常與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閣,常遇少婦慕名求詞,蘇軾作詞以贈之,此詞就是其一。

賞析

上片,寫秋夜思的涼色。“秋帷里,長漏伴人無寐。”不說貴人心不平靜,而說長漏與貴人為伴不能人眠,躺臥“秋帷”,煎熬“無寐”。“低玉枕涼輕繡被,一番秋氣味。”不說貴人秋思心涼,而說“玉枕”低枕而“涼”,“繡被”頓時而“輕”薄。這涼玉枕,這輕繡被,滲透著“一番秋氣味”,瀰漫在貴人的“秋帷里”。或許就是這“玉枕”、“繡被”、“秋氣味”,正是引起貴人“無寐”心涼的媒介。而這一幕就發生在夜色無聲的“秋帷里”。

下片,寫秋夜思的回聲。“曉色又侵窗紙,窗外雞聲初起。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長夜剛過,貴人本已心涼,全身心地浸透“秋氣味”,應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構建。詞人竟運用詞的有限文字,寫了“秋夜思”的續片,在光和聲上繼續做文章,因為光和聲最易撩動人的思想情感。“曉色”“侵窗紙”,點明早晨來臨;“雞聲初起”,表示劃破長夜的秋思,給“秋帷”人展示一線希望。晨光伴隨不停的雞聲,從“到耳”中給“秋帷”人帶來美好回聲。或許這“曉色”、“雞聲”的來臨,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綿綿夜思。而這一幕就發生在曉色有聲的“窗外”,令人長長回味。

全詞,寫一貴人的秋夜思和餘思,可詞中找不到一個“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麼”。詞人運用通感的手法,從色與聲的溝通、挪移中構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圖。上片,“秋帷”人一言不發,無聲勝有聲;下片,“雞聲”聲聲不斷,則是有聲襯無聲。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南鄉子·秋暮村居

清代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唐代李白

鐘山抱金陵,霸氣昔騰發。
天開帝王居,海色照宮闕。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馳突。
江水九道來,雲端遙明沒。
時遷大運去,龍虎勢休歇。
我來屬天清,登覽窮楚越。
吾宗挺禪伯,特秀鸞鳳骨。
眾星羅青天,明者獨有月。
冥居順

登樂遊原

唐代杜牧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