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齊國佐不辱命

先秦左丘明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對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以不孝令於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晉軍追趕齊軍,從丘輿進入齊國境內,攻打馬陘。
齊頃公派賓媚人將紀國的炊器、玉磐贈送給晉國,並歸還魯、衛兩國的土地。“不行,就任憑他們所為。”
賓媚人送上禮物,晉國人郤克不答應,說:“必須以蕭同叔的女兒做人質,同時使齊國境內的田畝全部改為東西向。”賓媚人回答說:“蕭同叔的女兒不是別人,是敝國國君的母親。如果以對等相待,也就是晉國國君的母親。您向諸侯頒布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人家的母親做人質作為憑信,將何以對天子之命?而且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經·大雅·既醉》說:‘孝子的心從不衰竭,永遠賜福於你的同類。’如果以不孝命令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於同類吧?先王劃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們的利益。所以《詩經·小雅·信南山》說:‘我劃定疆界,治理溝壟,朝南朝東修起田埂。’現在您劃分和治理諸侯的土地,卻說‘全部將田壟改為東西向’就完了,只顧有利於您的戰車出入,不顧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遺命吧?違反先王就是不義,怎么做諸侯的領袖?恐怕晉國的確有過錯。四王統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幫助實現大家的共同願望。五伯稱霸諸侯的時候,勤勞王事,安撫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現在您卻謀求會合諸侯,以滿足無止境的貪慾。《詩經·商頌·長發》說:‘施政寬和,百福聚集。’您實在不肯寬大,從而拋棄各種福祿,這對諸侯有什麼害處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國國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辭在先了,說:‘您率領貴國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敝國以微薄的兵賦來犒勞您的隨從。由於畏懼貴國國君的威嚴,軍隊遭到了挫敗。承蒙您為求取齊國的福佑,不滅絕它的社稷,使它繼續同貴國保持舊日的友好關係,敝國決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應。那就請允許我們收集殘餘,在敝國城下決一死戰。即使敝國僥倖取勝,也要服從貴國;倘若不幸戰敗,敢不完全聽從貴國的命令?’”

注釋
①丘輿:地名,齊國境內,在今山東益都縣內。
②馬陘:讀音xíng,地名,齊邑名,在益都縣的西南。
③賓媚人:齊國上卿,即國佐。賂:贈送財物。甗:讀音yǎn,陶器,甑的一種,是一種禮器。玉磬:樂器。紀:古國名。為齊所滅。紀甗玉磬,是齊滅紀時所得到的珍寶。
④肖同叔子:肖,小國名;同叔:國王的名稱;子,女兒。蕭君同叔的女兒,即齊頃公的母親。
⑤封內:國境內。盡東其畝:田地壟畝全改為東西向,道路溝渠也相應地變為東西向,因為齊、晉東西相鄰,這樣一改,以後晉國的兵車過入齊境便於通行。古代田畝制,一畝寬一步,長百步,有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遺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劃分疆界和溝渠小路。
⑧闕:缺點,過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濟:滿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bà):五伯之稱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傳·成公二年》,齊國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杜元凱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台卿註:“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二說不同。據國佐對晉人言,其時楚莊之卒甫二年,不當遂列為五。
⑿役王命:從事於王命。
⒀優優:和緩寬大的樣子。百祿:百福,百種福祿。遒:聚。
⒁辭:言詞,話。
⒂腆:讀音tiǎn,豐厚。
⒃橈:讀音ráo,彎曲,屈從
⒄徼:讀音yāo,求取,招致
⒅燼:火灰。餘燼:指殘餘的軍隊。
⒆背城借一:背靠著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決一死戰。

簡析

晉齊鞌之戰齊軍敗績,齊國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對郤克得苛刻條件,他從容不迫逐條駁斥,並且用齊頃公的口氣——雖然國君已經交代有最後的底線,但並未如此明晰地表態齊國尚願一搏——若無和解的可能,則破釜沉舟奉陪到底!這十足底氣,只能源於齊國的實力。這是國佐​外交最堅實的後盾。但是他說辭的邏輯無懈可擊,果然是不辱使命!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36篇詩文

猜您喜歡

與韓荊州書

唐代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唐代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申胥諫許越成

先秦左丘明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於諸夏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