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耒陽溪夜行

唐代張九齡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賞析

人在秋夜行舟於耒陽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觸動詩人的情懷,由此產生淡淡的旅愁。與《湞陽峽》相比較,詩人更著意融情入景。全詩幾乎句句寫景,結尾才以一個“愁”字,畫龍點睛般點出題旨。但詩中的明月、溪聲、嵐氣、霜華、猿啼,無不浸透著詩人的愁情。可以說,情與景高度融合,渾然一體,構成清幽的意境。張九齡這幾首山水詩,寫景狀物精細工麗,側重於客觀的刻畫,由景物觸發的情思沒有借直接傾訴和議論表達,而是融情於景。情景契合,在藝術技巧上,受謝靈運影響的痕跡較重,顯示了六朝山水詩向盛唐山水詩過渡的跡象。

從寫景的角度來看,這首《耒陽溪夜行》,體現了陶淵明對張九齡的影響。張九齡一生積極入世,他沒有田園隱居的閒情逸緻。但他卻吸取了陶淵明田園詩對景物的描繪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輕象、尚渾整不尚工細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它們運用到山水詩的創作中。這首詩對明月、嶺樹、溪聲、嵐氣、霜華,猿聲的描繪,只以簡練的筆觸,輕淡地點染,並未作具體、細緻、逼真的刻畫,色彩也是淡淡的,卻產生了高度傳神達意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耒陽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東南部,這首作於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詩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嶽和南海的旅途中。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219篇詩文

猜您喜歡

疏簾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宋代張輯

梧桐雨細。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潤逼衣篝,線裊蕙爐瀋水。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簫吟斷,素箋恨切,夜寒鴻起。
又何苦、淒涼客里。負草堂春綠,竹溪空翠。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從前諳盡江湖味。聽商歌、歸興千里。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

從登香爐峯詩

南北朝鮑照

辭宗盛荊夢,登歌美鳧繹。
徒收杞梓饒,曾非羽人宅。
羅景藹雲扃,沾光扈龍策。
御風親列塗,乘山窮禹跡。
含嘯對霧岑,延蘿倚峰壁。
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霜崖滅土膏,金澗測泉脈。
鏇淵抱星漢,乳竇通海碧。
谷館駕鴻人,

謁金門·簾漏滴

宋代汪莘

簾漏滴,卻是春歸訊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爭著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