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寄王舍人竹樓

唐代李嘉祐

傲吏身閒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閒地笑著面對那些皇戚權貴,在西邊的江岸伐取竹子,蓋起高樓。
清爽的南風自然地吹來,而不用蒲葵扇子扇、那戴著涼帽的人對著水鷗,悠然地睡覺。

注釋
⑴王舍人: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⑵傲吏:不為禮法所屈的官吏。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達官顯貴。
⑶西江:泛指江西一帶,其地多竹。起:建造。高樓:指竹樓。
⑷蒲葵扇:用蒲葵葉製成的扇,俗稱蒲扇。
⑸紗帽:夏季的涼帽。閒眠:悠閒地午睡。水鷗:即鷗鳥。

賞析

這首題為“寄王舍人竹樓”,實際上借對王舍人“竹樓”的讚美,表現了作者蔑視功名、閒適自得的生活態度。

詩的起句“傲吏身閒笑五侯”,所謂“傲吏”,大約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為“吏”,卻絲毫沒有俗務纏身,更著不起那些氣焰熏天、炙手可熱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戰國時期的莊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過漆園小吏,楚威王欲拜他為相,被他拒絕了。後世遂稱他為傲吏,如晉郭璞《遊仙》詩說:“漆園有傲吏。”這裡將王舍人比喻成莊子。接下來,作者緊扣詩題,寫王舍人的“竹樓”。這裡作者著重強調了兩點:其一,“西江取竹”。西江歷來為產竹之地,而竹卻又被視為“歲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節”,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卻是在寫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樓”。本來,以竹為樓,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一下僅能進一步暗示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時也為下文的“南風”徐來打好了基礎。

詩的後兩句表面上是在寫竹樓內的生活,實際上仍在寫這位“傲吏”蔑視功名、閒適自得的人生態度。“南風不用蒲葵扇”,一是說 “傲吏”在竹樓上享受著徐徐吹來的南風,其悠然自得、無爭無競的心情顯而易見;另外,它還隱隱借用了“南鳳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之句,巧妙地說明只要沐浴王風,宣揚教化,自然可以使所治之民安居樂業,無需多費精神,碌碌多勞。而“紗帽閒眠對水鷗”句,則更進一步寫出這位“傲吏”的心態:他頭戴“紗帽”,悠然地對著水鷗入睡。此處的紗帽,是指平民和官吏均可戴的涼帽,與後世的“烏紗帽”即官帽不同。紗帽作為官帽,那是明代以後的事情。唐宋人詩里,紗帽則多指夏季戴的輕便帽子,官民皆可戴。如白居易《夏日作》詩:“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寬,一衣與一帽,可以過炎天。”“水鷗”在這裡可能暗用了典故,據《列子》記載,從前有人在水邊每日與鷗鳥為戲,鷗鳥飛臨其身而不驚怕。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也用這個典故。當然,此處說他沒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鷗在水邊自由自在,悠然起飛,與王舍人與世無爭的心境正相契合。用典而使人不覺其用典,正是詩家推崇的一種入化的境界。詩人對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樓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也就等於表白了自己的心跡:他不僅是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無時無刻不在嚮往這種生活。

這首詩運用了一些典故,對豐富詩歌的內涵、深化詩歌的主題,具有明顯的作用。全詩意蘊豐美,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這首作於唐代宗大曆(766—779)年間作者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刺史時,從題目可知這篇作品是寫王舍人竹樓的一首贈詩。

李嘉祐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141篇詩文

猜您喜歡

和盧侍御通塘曲

唐代李白

君夸通塘好,通塘勝耶溪。
通塘在何處,遠在尋陽西。
青蘿裊裊掛煙樹,白鷳處處聚沙堤。
石門中斷平湖出,百丈金潭照雲日。
何處滄浪垂釣翁,鼓棹漁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識,出沒繞通塘。
浦邊清水明素足,別有浣沙吳女郎。
行盡綠潭潭轉幽,

菩薩蠻·詠足

宋代蘇軾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石鼓歌

宋代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從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鉗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
強尋偏旁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
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惟鮪貫之柳。
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