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花鴨

唐代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花鴨身上清淨無泥,常在階前緩步而行。
它讓羽毛不同於群鴨,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花鴨啊,你沒覺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惹得眾眼受驚。
主人用稻粱餵養你,留心啊,千萬不要先出聲。

注釋
⑴花鴨:水禽。
⑵泥滓(zǐ):泥渣。
⑶階前:一作“中庭”。
⑷牽:惹得。
⑸稻粱:鴨飼料,比喻祿位。沾:沾受恩惠。
⑹先鳴:比喻直言。

賞析

這首最大的特點就是借物說事,筆調輕鬆而情感含蓄蘊藉。

從詩題上看,這首詩似乎吟詠的是一隻毛色不純的鴨,但讀罷全詩,就會明白這猜測是錯誤的。“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詩人明白提醒讀者,江頭所見的“花鴨”,羽毛潔淨,不染泥滓,而且步態從容不迫。屋檐下的階除大約是眾鴨得食之所,詩人把花鴨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是為了收到一種對比的效果。眾鴨競食,花鴨卻獨自緩步於階前。舉止顯得與眾不同,花鴨不與眾鴨爭食,也許表現了它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這肯定會引起眾鴨注目,並招來不測之災。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寫詩人所見。原來“花鴨”毛色不雜,只有“黑”“白”二色,但這是富有象徵意義的兩種對比色。它正象徵著花鴨,甚至也是詩人那“黑白分明、的處世態度。可見“花鴨”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詩人注意、得到詩人讚賞的。這句詩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別玩味,它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讚賞花鴨立身行事,態度特別分明、不容絲毫苟且;其一是飽含著詩人對花鴨處世過於分明會導致禍患的深深憂慮。體會到這一點,在讀到後面詩人直接出場呼勸花鴨的詩句時,才不會感到突然。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前一句仍是敘寫,但已側面展現了詩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狀,後一句則是直接呼勸了。“不覺”二字,表現出花鴨十分超然的精神,對眾鴨的驚猜、嫉妒渾然不覺,或者竟是滿不在乎。這是花鴨受詩人賞愛的一個原因,也是花鴨致禍的根源。花鴨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詩人卻已有過類似的教訓。回想當初疏救房琯那慘痛的一幕,正是與花鴨此時處境很相似。詩人由己及鴨,不由為花鴨的處境憂心忡忡。詩人動了感情,撇開鴨與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勸花鴨了。實際上,“不覺”一句已暗含了詩人的勸誡,聯繫後一句“休牽眾眼驚”的明勸,這一句所暗諭的花鴨要“警覺”“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尾聯“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是進一層勸說。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鴨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萬不要率先嗚叫了,那樣會觸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這兩句詩還有更深的含義,可以把它看作是詩人反思自己沾受肅宗之恩作左拾遺,最後終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發的“自警”之語。杜甫這裡的“莫先鳴”,其精義就是要處於“鳴”與不“先鳴”之間,不能不鳴,也不能先鳴。杜甫丟掉諫官,緣於先鳴。以後流離隴蜀,依人為生,不鳴則無從致“稻粱”;當然更不能先鳴,一旦先鳴,既沾之“稻粱”又會失去。杜甫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通過提醒和勸誡花鴨而曲曲傳出,讀者自然能想像到杜甫當時處境之艱難。

創作背景

這首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他舉家由隴入蜀。此間,杜甫在縱情領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遭遇進行冷靜的反思。《江頭五詠》便是詩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動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興之作。《花鴨》便是其中最後一首。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落花

宋代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
滄海客歸珠有淚,章台人去骨遺香。
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感遇十二首

唐代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詠新竹

清代際智

此君志欲擎天碧,聳出雲頭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龍,一朝飛去不留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