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喜聞捷報

近現代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瑟瑟,輕輕從河面上吹過,目之所及的無邊原野漸漸與天地融為一體。
中秋佳節隨著前方歸來的人一起到來,夜空中明月傍著如霞似錦的晚雲,脫穎而出。
家裡的音信已經徹底斷絕了,妻子兒女的書信也無法收到。
廣大人民都翹首以盼,渴望聽到勝利佳音,邊城奏響凱歌之日,正是人民額手相慶之時。

注釋
五律:即五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每首八句。
蟠龍:在延安城東北七十多里,是一個古鎮;“度”通“渡”,過的意思。
大野入蒼穹:大野,一望無際的原野;入,溶進;蒼穹,即蒼天。
佳令:美好的節令,這裡指中秋節。
鴻音絕:音信已斷絕。鴻即大雁,《漢書·蘇武傳》載有大雁傳書之事。
凱歌奏邊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戰軍在陝北取得沙家店戰役勝利;九月中旬,又收復青化砭、蟠龍等城鎮。

創作背景

1947年初國共內戰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處於被動狀態,敵強我弱。但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全國的戰事已經扭轉,各大戰場的人民解放軍相機轉入戰略反攻階段。中秋節之夜,毛澤東漫步於神泉堡附近的黃河邊,回想起這一年多來戰局的重大變化,不禁思緒萬千,於是作了這首詩。

賞析

全詩遣詞造句通俗清新,寫景抒情錯落有致、起伏迭宕,於平淡中見雄奇,於溫婉中見豪放。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使人聯想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風光。這是只有用水墨畫才能畫出的陝北黃土高原秋天的晚上。走在黃土高原上,猶如一履平地,只有當眼前突然橫亘一道溝壑時,才意識到自己是置身在海拔上千米的地球隆起處。一年一度秋風勁。這樣的秋日晨昏,在這黃土地上不知已重複了多少萬年了;在這秦塞古渠之畔,也不知上演過多少場城頭換旗的悲喜劇了。而人民解放戰爭在這裡拉開了大幕。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兩句寫中秋夜的月色。上句說佳令即中秋的到來,嵌入“隨人”二字,耐人尋味。中秋佳節是同什麼人一起來到的呢?“隨人”的人何指呢?聯繫詩題,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從前方歸來的人,即帶來喜訊的人。佳節獲佳音,自是喜上加喜。“秋月揚明輝”,特別是中秋節,民間主要的節俗是賞月。天氣很重要。天氣不好,中秋夜不見月的情形也是有的。而這箇中秋,天公作美——天氣晴明,雖然有一點雲彩,月色卻好。“明月傍雲生”,又加一重喜悅。這兩句嚴格說來雖屬呼應對,但對得很流暢,頗有流水對的意味。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兩句寫中秋夜的兩地相思,辭若有憾。上句中的“故里”,與其說是作者的故鄉湖南,不如說是革命搖籃延安。這時的延安,還在敵軍手中。那裡有很多父老鄉親,雖然音信不通,但他們一定在苦盼著紅軍的歸來。下句中的“妻兒”,不必指作者自己的“妻兒”,因為在轉戰陝北期間,她們實際上是跟隨在作者身邊的。當然,也不排除作者和她們會有暫時分離的情況發生。但總的說來,“妻兒信未通”更多的是代同志立言,代下級立言。換言之,這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不局限於作者個人。這一聯在對仗上,出句的“鴻音”與對句的“信”意思犯復,不考究,這是一時興到,不計工拙,不必苛求。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兩句寫捷報傳來,使人們感到團圓為期不遠。上句由中秋節祈盼團圓的節俗,為所有思念親人的同志們寫心,“滿宇”云云,也可以說將普天下人包舉在內。這一句寫得很好,使人聯想到唐宋詩詞名句佳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若虛《望月懷遠》)、“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等等。下句即末句緊扣詩題,寫“喜聞捷報”,是曲終奏雅,聯繫上句,其言外之意是:同志們與家人的團圓,人民軍隊與老鄉們的團圓,應該為期不遠!

這首五律在抒情上很節制,喜不形於色,最能體現一個統帥的大度、雅量和信心。全詩起承轉合分明,首聯秋高氣爽,是起;頷聯中秋見月,是承;頸聯言若有憾,是轉;尾聯實深喜之,是合。雖然作者自謙對五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但所有的好詩都在告訴他怎樣寫,因此,才會有這樣一首道地的五律。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13篇詩文

猜您喜歡

應天長·條風布暖

宋代周邦彥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台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沉沉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強載酒、細尋前跡。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正月十五夜

唐代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代棲白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
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
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