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宋代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又是一年清明節。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裡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注釋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在外期間。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習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悽,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楚越:春秋戰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訊息。
夢破:夢醒。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賞析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於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係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俗,清明節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日,但是他鄉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願。“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後去了。這裡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詞創作的發展過程加以探索。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點絳唇·時霎清明

宋代吳文英

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嫩陰綠樹。正是春留處。
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征衫貯。舊寒一縷。淚濕風簾絮。

閭門即事

唐代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宋代吳文英

大溪面。遙望繡羽沖煙,錦梭飛練。桃花三十六陂,鮫宮睡起,嬌雷乍轉。
去如箭。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東風冷濕蛟腥,澹陰送晝。輕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處,斗春不管,懷沙人遠。殘日半開一川,花影零亂。山屏醉纈,連棹東西岸。闌乾倒、千紅妝靨,鉛香不斷。傍暝疏簾卷。翠漣皺淨,笙歌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