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喜遷鶯·曉月墜

五代李煜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埽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拂曉的月亮墜下藍天,夜空雲霧已經微淡,默默無語倚在枕上。夢醒仍戀芳草綿綿,雁聲消失遙遠天邊。
啼曉的黃鶯散,零落的飛花亂,只留下寂寞畫堂深深院。任落紅遍地休掃它,留待跳舞人回當地毯。

注釋
1、喜遷鶯:詞牌名。
2、墜:落下。
3、微:疏淡。
4、欹(qī):斜倚。
5、餘(yú)花:餘即余,殘花。
6、埽(sào):掃去。
7、盡從伊:這裡指全由落花,任憑它飄落一地。

賞析

李煜為南唐末代國君,雖不通為政之道,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詞皆妙,尤以詞的成就。此詞抒發春天的思念之情,寫得悠然深遠、餘味無窮。上片“夢回”二字交待詞人情感之引起,下片借場景繼續抒寫思念之情。這首詞是其軟禁生涯的泣血之作。

詞的上片寫徹夜夢思的情狀與伊人訊息沉沉。這洶湧而來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來早在心理埋好伏線,以至於入夢時,李煜也捨不得將其丟擲一旁,多情傷別,夢寐縈懷,然而夢中究竟有多少字,他隻字未提。“曉月墜,宿雲微”,這兩句對偶,描寫曉月西沉,暮雲漸上,一片祥和之色與夢回後的惆悵。這種氣氛使得詞人便更加思念遠方的人,不知不覺魂歸夢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瀰漫在詞人整個心中,在夢鄉里,只見雁影在蒼宇之間漸飛漸遠,卻沒有帶來任何音信,詞人因此傷感。而《清平樂》中“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與“雁聲稀”、“芳草”相印證,意趣更加明晰。這兩句,擴大了空間,增強了離恨,心情尤覺不寧,所以只得頻頻欹枕,默默無言。上片墜月餘輝、微雲抹岫與夢裡殘痕、天邊芳草暗相融洽,使人感到曲折深邃,縹緲汪洋。

下片描寫冷靜堂院與詞人的寂寞與傷感。“啼鶯散,餘花亂。”鶯散花落,春天也即將逝去;雁聲稀少,啼鶯也紛紛振翅而去,似有別處風光更加迷人,總會比這殘花亂舞的寂寞畫堂增添幾分生氣。“片紅休埽盡從伊,留待舞人歸”詞人不掃落花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要留給歡愛的人看看,好花到了這個地步十分可惜,來引起她的警惕;第二是要讓歡愛的人明白,惜花之人對此又是多么難堪,來引起她的憐惜。總之,希望從這裡來感動她。秋色已盡,想必伊人也要趕快歸來,以後不再遠離,道來簡單,意味卻是深長,因為這正是大周后去世後的第一個春天,李煜是獨自度過。在這寂靜之中,陪伴詞人的只有寂寞,只能憑空懷念當年一幕令人心旌神搖的風景。可惜李煜自己格外清楚,他思念的大周后,是不會再回來了,將逝的春景、已經逝去的美人,終究只是一場夢,無法挽回。陸淞《瑞鶴仙》詞中有這么一段:“陽台路迥(一作‘遠’),雲夢雨,便無準。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細問,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說的很透闢,這兩者雖懷念對象不同,表達男女間的心情,正可互相印證。

這首詞在“曉月”“宿雲”“芳草“雁”“鶯”“花”“片紅”等密麗意象中,融入詞人的“閨閣”之思,將寂寞深情表現的傷感而優美.

創作背景

李煜亡國歸宋後淪為階下囚奴,因為北宋禁令對其的嚴厲,所以心中產生不滿卻無法傾訴,所以寫下這篇相思之詞,來反映出其當時的內心苦痛與酸楚。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宋代蘇軾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儘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唐代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