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陶侃惜谷

宋代司馬光

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陶侃曾經外出遊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麼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了,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陶侃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注釋
⑴嘗:曾經。
(1)出:外出。
⑵持:拿著。
⑶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指乾什麼。
⑷云:說。
⑸聊:姑且。
⑹耳:罷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種田。田:名詞作動詞,種田。
⑼賊:毀害,毀壞,損害,傷害。
⑽執:抓住。
⑾鞭:名詞作動詞,抽打。
⑿是以:因此。
⒀勤於農植:即“於農植勤”,對農業肯下苦力。
⒁給:富裕,足,豐足。
⒂足:足夠。
⒃聊取之耳:隨便取來玩玩罷了。
⒄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種田。
⒅戲賊人稻:為了遊戲破壞農民的莊稼。
(19)陶侃:史稱陶侃為荊州刺史,在所轄的長江中游地區,甚至“道不拾遺”。這顯然與他的愛惜民力,重視生產有關。
(20)出:外出
(21)持而鞭之 ,而:錶轉折。

寓意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並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度是讚揚,表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司馬光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125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賣油翁

宋代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

二翁登泰山

未知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遊冀﹑雍,然(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

二鵲救友

未知佚名

某氏園中,有古木,鵲巢其上,孵雛將出。一日,鵲徊翔其上,悲鳴不已。頃之,有群鵲鳴漸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俄而揚去。未幾,一鸛橫空而來,“咯咯”作聲,二鵲亦尾其後。群鵲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又“咯咯”作聲,似允所請。鸛於古木上盤鏇三匝,遂俯衝鵲巢,銜一赤蛇吞之。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