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南鄉子·璧月小紅樓

宋代孫惟信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霜冷闌乾天似水,揚州。薄倖聲名總是愁。
塵暗鷫鸘裘。針線曾勞玉指柔。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空為梅花白了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小紅樓上。傳來的簫聲讓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欄桿,天空像河水一樣清涼,想起揚州,那薄情的聲名總是讓我愁傷。灰塵蒙蓋了雁羽做的衣裳,縫製它曾讓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過去猶如大夢一場,風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對梅花嘆息,眼下我已白髮蒼蒼!

注釋
璧月:形容月的皎潔明亮如同圓形玉璧。
鷫鸘:水鳥名,雁的一種,長頸,其羽毛可制裘。

鑑賞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遊。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以兩件事為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著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憶舊遊”正是以這二者為觸媒而引發出來的。“舊遊”二字箇中當包含詞人後半生漂泊異鄉、優遊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著“霜冷闌乾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並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幹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倖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

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詞人用“塵暗鷫鸘裘”換頭過片,承上啟下。“塵暗”二字承上,總結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僕僕。這裡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原來這領鷫鸘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製的。一個“勞”字表現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仿佛如一夢醒來,為時已在三十年之後。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為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這裡詞人言自己為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而這裡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尾“薄倖聲名總是愁”的回應。

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鍊。加之詞人對髮妻懷思之情低回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創作背景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為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製的禦寒大衣而產生“空為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倖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此詞就是作於此種心理之下。

孫惟信

孫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於宋孝宗淳熙六年,卒於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於婺,後去婺出遊。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詞 》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31篇詩文

猜您喜歡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宋代辛棄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惜分飛·寒夜

清代吳綺

昨晚西窗風料峭,又把黃梅瘦了。人被花香惱,起看天共青山老。
鶴叫空庭霜月小,夜來凍雲如曉。誰信多情道,相思漸覺詩狂少。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