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書哀

宋代梅堯臣

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鑒中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天爺已經奪走我的愛妻,又奪走了我的兒子。
兩眼雖然還沒有哭乾,可悲的是我心已經枯死。
雨滴掉下來落進土地,珍珠被沉沒埋在海底。
但是到海里就能找回珍珠,想尋找落下的雨也可以掘地。
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從古以來就知道再沒有希冀。
我悲痛地捶著胸膛又去向誰發問,只看見鏡中憔悴得鬼一樣的自己。

注釋
⑴枯:這裡指眼淚哭乾。
⑵心死:悲痛到極點。
⑶泉下:黃泉之下。
⑷拊膺(fǔ yīng):捶胸,表示哀痛。膺,胸膛。
⑸鑒:鏡子。

創作背景

慶曆四年(1044),梅堯臣自湖州入汴京,舟行途中,妻子謝氏不幸病故,給人精神上以沉重打擊:“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悼亡》)禍不單行,不久,次子十十(乳名)也亡故。眼看賢妻愛子接連去世,詩人不勝悲痛。《書哀》就是在這種境況中寫成的。

賞析

一開篇就直書賢妻愛子接連去世這段個人哀史。前兩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這裡沒有“彼蒼者天,殲我良人”一樣的激楚呼號,卻有一種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麼也說不出。“既喪······又復喪······”,這種復疊遞進的語式,傳達的正是一種莫可名狀的痛苦。詩人同一時期所作《悼子》詩說:“邇來朝哭妻,淚落襟袖濕;又復夜哭子,痛並肝腸入。”正是“兩眼雖未枯”的註腳。這與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的名句佳句相似,而意味更深。《莊子》中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詩人這時感到的正是“片心將欲死”。

說“將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見詩人還迷惘著:既美且賢的妻子、活蹦亂跳的兒子就這樣一去不返了。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這裡詩人用了兩個連貫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難收,珠沉難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復返。僅這樣寫並不足奇,奇在後文推開一步,說“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復得,反襯人的不可復生。這一反覆,就形象地說明了詩人的悲痛。他的損失,是不可比擬的,也是無法彌補的。同時句下還隱含這樣的意味,即詩人非常希望人死後也能重逢。

然而,事實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故以下緊接說:“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這並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斷,其間含有情感上的疑惑。到底是不是這樣,無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附膺當問誰”,詩人只好對鏡自問了。“憔悴鑒中鬼”正是他在鏡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於憂傷過度而形容枯槁,有類於“鬼”,連他自己也認不出自己來了。最末兩句傳神地寫出詩人神思恍惚,對鏡發楞,而喁喁獨語的情態。

《書哀》一詩主要用賦法,間以獨特的比喻。詩人將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樸素凝鍊的語句表現出來,頗能傳神寫照,感人肺腑。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2923篇詩文

猜您喜歡

千秋歲·苑邊花外

宋代黃庭堅

少游得謫,嘗夢中作詞云:“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於藤州光華亭上。崇寧甲申,庭堅竄宜州,道過衡陽。覽其遺,始追和其《千秋歲》詞。

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飛騎軋,鳴珂碎。齊歌雲繞扇

書哀

宋代梅堯臣

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鑒中鬼。

哭宣城善釀紀叟

唐代李白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曉日,沽酒與何人?(版本一)

戴老黃泉下,還應釀大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版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