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注釋
陂(bēi):池塘。
銜:口裡含著。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
寒漪(yī):水上波紋。
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腔:曲調。
信口:隨口。
歸去:回去。
池塘:堤岸。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注釋
⑴陂(bēi):池塘。
⑵銜:口裡含著。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漪(yī),水波。
⑶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調。信口:隨口。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寫景的藝術特色:《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

2、詩歌的意境的創造: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的,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所以他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呢,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鑑賞

這首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前兩句寫背景。首句“草滿池塘”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經長滿,借鑑謝靈運《登池上樓》名句佳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滿”字易“生”字,顯出節令的不同。“水滿陂”,是說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次句寫遠山落日。用一個“銜”字,形象地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況,與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見鍊字之工。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與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淨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繫,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在這樣寧靜優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他騎著牛兒,走向村莊,手中拿著支短笛,隨意吹著。與上兩句的恬靜相比,這兩句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牧童騎著牛,不是規規矩矩地騎,而是橫坐著;他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於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嚮往。在此之前,張舜民《村居》詩有“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句,與這首詩比,畫面中少了個天真爛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烏鴉,以顯出村晚的蕭瑟。同樣的農村景色,因詩人的心情不同,攝取的畫面便不同,一是充滿情趣,一是惆悵落寞,因此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

創作背景

從這首風格看,這首詩約作於作者晚年隱居,遊覽農家之時(很可能為宋度宗年間)。

雷震

雷震,宋朝,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2篇詩文

猜您喜歡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宋代辛棄疾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風流子·茅舍槿籬溪曲

五代孫光憲

茅舍槿籬溪曲,雞犬自南自北。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綠。聽織,聲促,軋軋鳴梭穿屋。

詠儋耳二首

明代方向

刺竹芭蕉亂結村,人家猶有古風存。
相逢盡道年來好,不見催科夜打門。

村北村南布穀忙,村前村後稻花香。
憑誰識得真訊息,只把南方作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