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行香子·秋與

宋代蘇軾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夜霜降寒風驟起,梧桐葉落紛紛,我無處迴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風問我為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人老了,有時沉醉有時沉病有時慵懶。
早晨來到院子裡,感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雖不吭聲,似乎有意讓我傷心。如今萬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換作千杯酒來飲。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注釋
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霜風:刺骨寒風。
“渾無處”二句:觸目儘是因風而落的桐葉,無處迴避。謂天地間都顯示出衰老的容貌。衰容,衰老的面容。
不語書空:不說話,用手指在空中虛畫字形。《晉書·殷浩傳》載,殷浩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此處用典表示胸中憤懣。
慵(yōng):睏倦。
“似無言”二句:無言的秋意似乎有意地觸動著我的情感。儂:,我,系江浙方言。
付與千鍾:交付酒杯,即以酒澆愁之意。鍾,酒器。
酒花:指斟酒時酒面泛起的珠花。
眼花:這裡指視線。
燭花:指蠟燭的火焰。

賞析

此詞上片寫景抒情,將秋風擬人與人對話,寫詞人面對蕭瑟秋景,衰容劇增。悲秋是中國古典詞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主題,“霜風”就渲染出秋日的蕭瑟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哀怨的基調;儘管詞人不願意讓人看出內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帶來的鬱結。接著以問句的形式寫出詞人有冤無處訴的憂鬱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詞人生活的無聊和苦悶,顯示出對社會和人事的完全絕望。

下片敘事議論,寫詞人早上醒來,來得庭院,感嘆時光易逝,來日無多,而當時處境,只能讓他將世間萬樁事付與千鍾美酒,任憑酒花雪白,眼花繚亂,燭花火紅。光陰似箭,強烈地表現出詞作的感傷之情;酒醉、眼亂、燭紅,充分寫出了詞人狂放不羈的醉態。

此詞上下片採用對稱結構,但時序上卻有“昨夜”與“今朝”的先後承遞關係。詞中描述了兩幅衰容,一是霜風昨夜入梧桐、今朝來庭下的蕭瑟冷落;一是詞人病後意慵懶、酒後眼花亂的潦倒頹放。

全詞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風格悲涼淒婉,情感沉鬱纏綿,富有感染力。它硬語盤空,借秋日病癒,抒發了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燭殘年的悲傷。

作者一生多舛,幾遭貶謫。這時,曾經驕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風中過往的淡然、堅定、灑脫似一一看穿。這時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傷得真切。全詞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曠達,也表達了作者對坎坷一生的無謂態度,在傷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傷.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紹聖元年(1094年)遷惠州後,蘇軾於紹聖二年(1095年)七月痔疾發作,八九月間始愈,時已至深秋,與此詞所寫景色相合。此詞或作於此時。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登新平樓

唐代李白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煙

元代王惲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
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
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菩薩蠻·秋閨

清代徐燦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