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宋代辛棄疾

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差以毫釐繆千里。細思量義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雞鳴而起。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餉聚飛蚊,其響如雷,深自覺、昨非今是。羨安樂窩中泰和湯,更劇飲,無過半醺而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有賢愚之分,他們中間能差多少呢?不要小看了這個區別,可以說:差之毫釐,繆之千里之遠。仔細地想想,義與利是舜與跖的分別。他們都雞鳴即起,孳孳不倦地作事情。為善的就是舜的徒弟,為利的就是跖的徒弟。這兩種人我們一定要分清楚。
醴的味道甘甜,但它終久容易壞;水沒有味道,它就能長久保持本色不變。我到了老年還知道一個道理:君子交朋友淡如水。吃一餐飯的時候,聚集一大批飛蚊,它們的響聲如雷。現在想起來覺得:昨天錯了,今天對了。我很羨慕能在安樂窩裡有泰和湯喝,即便是劇飲也不會醉,但只打算喝個半醉就行了。

注釋
孳孳:勤勉不懈。
安樂窩:指住宅。泰和湯:指酒。

賞析

這首詞是開禧二年,宋王朝又任命辛棄疾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但是辛棄疾在鎮江任上遭受的打擊,傷痕猶在,無意出山,便上疏辭掉了。十二月又任命為陵興知府,並詔命於上任前先赴闕奏事。奏事後,又升任為兵部侍郎。侍郎僅次於尚書的職務,有一定的兵權。辛棄疾始終以統一祖國為已任,按道理講,這個差事,他是樂於接受的。但他早已認清宋王朝的昏庸無能,韓侂胄專權肆虐,宋金兩國的戰爭一觸即發,而且戰爭必以宋軍失敗而告終。辛棄疾以國家為重,樂意奔赴前線,年老病重。到了開禧三年的八月大病在身,九月南宋小朝廷又詔命他為樞密院都承旨。可是詔書到達鉛山前九月十日,這位民族英雄、南宋的大詞家“大呼殺賊數聲”含恨離開了人間,享年六十八歲。辛棄疾在病中對自己的一生作了一番回憶,他經歷了農民起義,青年時代就踏入官場,迭經波折,有歡樂,有悲哀;觀察了從皇帝、權臣,到一般官吏,更結識了數量可觀的農民,從而對人的賢愚優劣有了個認識。總的說來,他認為人有賢愚之分,即好壞之分。他們中間“差以毫釐繆千里。”辛棄疾分清賢愚的界限,是以義利為標準,即以義為主的人是賢者,它的標準人物是舜,以利為主的人是愚者,它的標準人物是跖。下片總結了自己一生交友的經驗教訓,“君子之交淡如水。”對那些響聲如雷的“飛蚊”才有了正確的認識。他沉痛地說:“昨非今是。”作者最後下決心不出山了,想在“安樂窩中”半醺“泰和湯”了此一生。沒有想到這首詞竟成了他的絕筆!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399篇詩文

猜您喜歡

山鬼謠·問何年

宋代辛棄疾

雨岩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

問何年、此山來此?西風落日無語。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一杯誰舉?舉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燈嘯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代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唐代李白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
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慾醉朱顏酡。
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當年意氣不肯傾,白髮如絲嘆何益。

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