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東魯門泛舟二首

唐代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夕陽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搖,石影動,流水迴旋縈繞。
駕起小舟,乘著月光,沿著溪水轉,恍如王子猷山陰雪後尋訪戴安道。

水似青龍盤繞著石堤,魯門西桃花夾岸。
假如在這晶瑩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訪友的瀟灑又豈能比擬!

注釋
⑴東魯門:據《一統志》記載:東魯門在兗州(今山東曲阜、兗州一帶)城東。
⑵沙:水旁之地。天倒開: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⑶縈迴:縈繞迴旋。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繫舟接絕壁,杖策窮縈迴。”
⑷泛月:月下泛舟。尋:這裡是沿、隨的意思。
⑸山陰:今浙江紹興。山陰雪:據《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東晉人王徽之家住山陰,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潔白,忽憶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船去訪問。經過一夜的時間,才到達戴的門前,卻不入門而回。人家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陰:一作“隱”。
⑹盤:環繞。兩句意為:河水像青龍一樣環繞著石堤,流向桃花夾岸的東魯門西邊。
⑺何啻(chì):何異。風流:這裡指高雅的行為。剡溪(shàn):又名戴溪,在今浙江嵊州曹娥江口。

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這組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後數年李白寓居東魯期間。李白寓居東魯時,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作此詩記游。

賞析

這組記錄著詩人寓居東魯時的一段生活。東魯是唐時的兗州(今山東曲阜),“東魯門”在府城東。詩中寫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這組詩的第一首流傳較廣。此詩首句“日落沙明天倒開”,寫景奇妙。常言“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聯在一起,則聞所未聞。但它確乎寫出一種實感:“日落”時回光反照的現象,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給人以“天開”之感。這光景通過水中倒影來寫,更是奇中有奇。此句從寫景中已間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發端。

次句“波搖石動水縈迴”。按常理應該波搖石不動。而“波搖石動”,同樣來自弄水的實感。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時,往往會產生各種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縈迴,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至於石的倒影更是搖盪不寧的。這樣通過主觀感受來寫,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徵,與前句有共同的妙處。

夜裡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而特別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鋪上一層粼粼的銀光,船兒好像泛著月光而行。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懷一切,幾乎沒有目的地沿溪尋路,信流而行。“輕舟泛月尋溪轉”,這不僅是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精神狀態。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

到此三句均寫景敘事,末句才歸結到抒情。這裡,詩人並未把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典故,即《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後訪戴”的故事,予以形容。“乘興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時的心情。蘇軾《赤壁賦》寫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寫:“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來說明李白泛月時那物我兩忘的情態。那時,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訪友的打算,用訪戴故事未必確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興,卻與雪夜訪戴的王子猷頗為神似,而那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無怪乎詩人不禁胡塗起來: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時自己也不甚瞭然了。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為傳神。

第二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在寫法上與第一首有相似之處。“水作青龍盤石堤”,用青龍比喻流水,既形象地寫出了水流的曲折宛轉,又賦予無生命物象以生氣,使詩中景物充滿生機。“桃花夾岸魯門西”,不僅點明了泛舟的季節和地點,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兩岸桃花掩映的美麗景象。“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兩句也是運用了“王子猷雪後訪戴”的典故,這裡不涉及懷人訪友,僅取山陰夜晚的景致和乘舟剡溪的興致,表明泛舟東魯門的景物環境與情致意趣。

這組詩的用典之妙,在於自如,在於信手拈來,因而用之,借其一端,發揮出無盡的詩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絕的特長之一。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功與此是分不開的,不特因為寫景入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金陵望漢江

唐代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宋代蘇軾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東溪

宋代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淨於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