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送明卿之江西

明代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淒淒,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

賞析

“青楓颯颯雨淒淒,秋色遙看入楚迷。”陣陣寒風,綿綿細雨,將江邊青楓吹打得颯颯作響。遙看水天相接處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濛。首句從時節、送別地點及風聲雨景,層層渲染一種愁情,烘托出一個特定的場景。秋天本來就是令人傷感的季節,“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離別的地點、環境也令人消魂。《楚辭·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風。”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也寫道:“江楓漁火對愁眠。”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句云:“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除了暗示分別、在江邊外,還透露出一股飄泊的愁情,而此時之秋風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由此可見,第一句“青楓颯颯雨淒淒”,只七個字,實融進了古人不少意境,有豐富含蘊,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襯出一對好友離別時低徊悱惻、依依不捨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遙看入楚迷”,寫得更有味了。此句循著上句意脈,將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縱深推進一層。這裡的“楚”,指友人貶謫地江西。“迷”字用得極妙,既是當時現場景色的真實描寫,點染出淒淒秋雨中特有的迷濛景色,又暗示離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風雨常使人聯想到政治風雨,人對好友今後的命運怎能不擔憂呢?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當然,作為一個“逐客”,比一般浪跡天涯的遊子有更多的寂寞感和孤獨感。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平日接近的親友都疏遠了。現在獨自乘著西行的船,漂泊異地他鄉,成了天地一孤舟了。詩人對此怎不感嘆,於是發問道:如今有誰同情他,又有誰來送行呢?詩人站在江邊,望著友人的“孤舟”漸行遠。忽然好像發現了什麼,啊,原來那孤帆遠影上空,飄浮著一朵白雲!多情的白雲啊,您代我相送明卿兄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吧!“白雲相送大江西”這句詩,堪稱神來之筆。它是飽含著惜別之情的抒情筆法,又使人想像到當時詩人目送孤舟遠去之景。筆意灑脫,與上句“孤舟逐客”聯繫起來,又傳出一種淒涼之感。

李攀龍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35篇詩文

猜您喜歡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宋代賀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

蝶戀花·月到東南秋正半

清代王國維

月到東南秋正半。雙闕中間,浩蕩流銀漢。誰起水精簾下看。風前隱隱聞簫管。
涼露濕衣風拂面。坐愛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宮槐渾一片。長門西去昭陽殿。

秋晚悲懷

宋代李覯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數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