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賦得秋日懸清光

唐代王維

寥廓涼天靜,晶明白日秋。
圓光含萬象,碎影入閒流。
迥與青冥合,遙同江甸浮。
晝陰殊眾木,斜影下危樓。
宋玉登高怨,張衡望遠愁。
餘輝如可托,雲路豈悠悠。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空寥廓環境清涼幽靜,秋天的太陽特別明亮。
太陽光包羅萬象,光影倒映在安靜的河中。
秋光原闊與青天相合,遠遠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白晝里陰氣遠離眾樹木,夕陽的斜影投向高樓。
宋玉登高埋怨秋氣,張衡望遠產生秋愁。
太陽餘輝如果可寄託,仕宦之雲路怎會遙遠?

注釋
⑴秋日懸清光:題出江淹《望荊山》:“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⑵寥(liáo)廓(kuò):空曠深遠。《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⑶晶明:明亮耀眼的樣子。
⑷圓光:指日光。萬象:宇宙間一切事物或景象。
⑸碎影:細碎的光影。閒:靜。
⑹迥(jiǒng):遠。青冥:形容青蒼幽遠。指青天。《楚辭·九章·悲迴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
⑺江甸:指遙遠的江邊。甸,通“淀”。
⑻陰:指陰氣。殊:絕,離。
⑼危樓:高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沮水》:“危樓傾崖,恆有落勢。”
⑽“宋玉”句: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淒涼)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坎廩(坎坷)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孤獨)兮羈旅而無友生(知心朋友)。”
⑾“張衡”句:張衡《四愁詩》中有“側身東望涕沾翰”、“側身南望涕沾襟”等句。《四愁詩》序曰:“(衡)出為河間相……時天下漸弊,鬱郁不得志,為《四愁詩》。”
⑿餘輝:即餘暉,比喻天子的恩澤。
⒀雲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顯達。悠悠:形容遙遠。《詩經·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創作背景

《文苑英華》卷一八一編入“省試”類,是王維應科舉考試而作的試律詩。此詩不見於王維別集,載於趙殿成注本外編及《全唐詩》。趙殿成曰:“《詩雋類函》、《唐詩類苑》俱作王維詩,《唐詩品匯》作無名氏詩。”其作年不詳。

簡析

為命題寫景之作。首聯上句“寥廓”、“涼天”皆點出物候變化,暗指試題中的“秋”。下句更是明點“白日”、“秋”,直接破題。二聯上句正面寫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搖動,更顯動感。三聯從遠處落筆,更分“青冥”、“江甸”上、下兩個層次來寫秋光。且“合”字可見上句為靜態之描寫,下句“浮”字為動態之描寫。四聯從近處落筆,以“晝陰”、“斜影”襯寫日光,“殊”、“斜”二字又寫出季節變化,點出詩題之“秋”字。五聯用典,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古人以悲秋為傳統,故此聯亦有點題之意。然末聯突起,一反上聯之悲涼情調,代之以對仕宦之嚮往,表達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秋風辭

兩漢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宋代蘇軾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唐代李白

霜凋楚關木,始知殺氣嚴。
寥寥金天廓,婉婉綠紅潛。
胡燕別主人,雙雙語前檐。
三飛四回顧,欲去復相瞻。
豈不戀華屋,終然謝珠簾。
我不及此鳥,遠行歲已淹。
寄書道中嘆,淚下不能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