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桃源憶故人·暮春

宋代蘇軾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閒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如同華胥一樣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夢做完了,人在何地?只聽得黃鶯啼於紅樹。薔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進入了閒空的庭院。
溫暖的春風不懂得留住花,卻將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們身上。樓上人遠看著春天快要過去,滿地長長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見歸路。

注釋
①桃源憶故人:詞牌名,又名《虞美人影》或《胡搗練》。上下兩闕均為七六六五句,48字,句句用韻。
②華胥(xū):《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痞,怡然自得。”後用以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也作夢境的代稱。
③紅樹:盛開紅花之樹。唐時對黃鶯有“紅樹歌童”的美稱。
④薔薇(qiáng wēi):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清孫枝蔚《揚州竹枝歌》:帶露薔薇入夜香,屏開孔雀喜燈光。
⑤解:懂得。
⑥著(zhe):表示動作、狀態的持續。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暮春,蘇軾在常潤道中。該詞是蘇軾回憶起同友人陳襄,在寒食節出遊西湖的情景所作。

賞析

上片以神話之筆,寫夢醒後詞人在友人家所見之情景。“華胥夢斷人何處”寫醒景,理想安樂之境的夢做完了,主人不知何處去?“聽得鶯啼紅樹”寫禽景,“鶯啼”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寫物景,薔薇露水如香雨點點滴下。“寂寞閒庭戶”寫院景,寂寞籠罩著空閒的庭院。四幅圖景組綴,一“紅”一“香”與“夢斷”、“寂寞”對印,給讀者以寂寞空曠之印象。

下片以象徵的筆法,回憶著寫春遊中所見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問題。“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這兩句截取典型的鏡頭來突出暖風“不解”無情,花“著人”有情,那人是無情還是有情?“樓上望春歸去”為回答之筆,“樓上望春歸去。”樓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應該有情,回到青春時期,永葆春意。然而縱觀眼前景色,現實是無情的。最後一句“芳草迷歸路”為點題之筆,正如詞人《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寫:“草長江南鶯亂飛,年年事事與心違。”儘管滿目芳草,卻不見歸途。

全詞運用神話、象徵的筆法與寫實結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雋。借回憶寒食節出遊之筆,巧妙袒露了詞人自己對官場、功名的殘酷的現實不滿。儘管“鶯啼紅樹”,“薔薇香雨”,到頭來卻是“寂寞閒庭戶”。“望春歸去”,卻是“芳草迷歸路”,確屬一場華胥夢。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春思二首

唐代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紅粉當壚弱柳垂,金花臘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殺長安輕薄兒。

瑞龍吟·大石春景

宋代周邦彥

章台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痴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台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事與孤鴻去。探春儘是,傷離意緒。

大德歌·春

元代關漢卿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斗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