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東湖新竹

宋代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閒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竹初種時,用棘條編成籬笆,小心謹慎保護好新竹,新竹長成,碧綠濃蔭,倒映在水之漣漪中。
夏日的清風吹過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當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熱。
筍殼脫落時,聽到簌簌悉悉的聲音,竹子拔節時,初現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歸閒暇的時候,我經常來這裡,來的時候仍然隨身帶著枕頭和竹蓆,好隨地安眠。

注釋
①東湖:在今浙江紹興市城郊。
②插棘編籬:即用荊棘編成籬笆。指開始種竹時的情況。棘,有刺的草木。
③寒碧:蒼翠。寒,清冷,竹葉給人有清涼之感,故稱寒碧。 漣漪:細小的水波。《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漪。”
④掠地:捲地;從地上刮來。 秋:清涼。
⑤赤日:夏天的太陽。 午:中午。
⑥籜(tuò):竹類軀幹上生出的葉,俗稱“筍殼。”竹竿生長過程中逐步脫落,稱為“解籜”。簌簌:象聲詞,此形容筍殼脫落時的聲音。蘇軾詞《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⑦放梢:竹梢生長伸展。梢,枝頭末端。 離離:茂盛的樣子。此指枝繁葉茂。《詩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⑧簟(diàn):一種輕便細巧的竹蓆。

淺評

的形象性很重要,詠物詩更是如此。一株樹,一竿竹,一朵花,看起來是靜止的東西,比較平常,但有才華的詩人,通過藝術的語言,從各個側面,以恰當的描畫把它形象地表達出來,就會把景物寫活,從而“靜止”的東西也會變得栩栩如生。陸游這首詠竹詩,正是以“多側面”的形象性描寫,賦予“東湖新竹”以生命。詩的開頭一句,寫出種竹時的情景,接下來一連五句,都是從不同角度,對新竹進行形象化的描繪。第二句“寒碧映漣漪”,通過水來反映它的疏影。這裡竹的“寒碧”和水的“漣漪”,互相呼應,都有“冷”、“涼”的含意。第三句“清風掠地秋先到”,通過“風”來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風搖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準確,生動,把“新竹”纖枝因風而動的特點,形象地烘托出來。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過“光”來反映它的綠蔭萋萋、一片蒼翠的景象。五六兩句中“聲簌簌”、“葉離離”,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畫出新竹成長過程中的特點,讀後使人如見如聞。最後兩句抒情,寫作者對竹林的愛慕和想望,希望“官閒”是經常到此“枕簟”。而這竹篾製成的“簟”,又呼應試題的“竹”字。這首詩由於在形象性方面著意求工,詩意也就更加清新傳神了。
陸游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9482篇詩文

猜您喜歡

金陵五題·石頭城

唐代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詠同心芙蓉

隋代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晚桃花

唐代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閒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