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宋代范仲淹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賞析

【定風波】的開頭是“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是說穰城裡雖然“羅綺滿城”花花綠綠,但是春天已近逝去,於是到百花洲上尋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樣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極了。“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這種美好境界無邊無際,走進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裡的春天景色即將逝去,沒什麼好景致,到城外游詠之地尋美景吧;而那裡,景致確實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換句話說,對城市的生活已沒什麼興趣,必須離開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間去,那裡遠比這表面繁華的城市生活來得好。這表明了范仲淹對官場生活已經厭倦,對表面穩固的朝庭存在著反感,想離開朝庭,離開官場,尋找他途,退隱歸田去,希望過陶淵明式的生活。(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屢次請貶的原因之一。)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實質。所以,下片緊接著說:“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替自己的這種思想進行辯解,認為他想這樣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後說,“鶯解新聲蜨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在詞的意境上是寫對景色的欣賞,實際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隱歸田是很愉快的、很樂觀的、很自然的。

這首詞,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見受挫之時,其本階級(中、小地主)軟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隱的念頭,乍看起來,這種念頭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實際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奮不顧身”(宋史),“公少有大節,其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趍舍,其所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范文正公集》《褒賢集:神道碑銘》)可是我認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活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導一面)。范仲淹消極低沉的時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嚴重而已。這是因為他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階級——中、小地主——在當時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地位都是不鞏固的,雖然有上升的積極要求,卻是很軟弱的;他所處的時代是沉悶的時代。(關於范仲淹有積極一面和消極一面,從以上分析的三首詞中亦可看出來,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說明,讀者要更進一步了解這種兩面性的具體情況,實質和根源,可參閱馬茂元的《范仲淹的詞》一文,我完全贊同馬氏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也許有人會說,他既然在五十七歲左右有這種消極退隱思想,可是他在58歲時怎么能寫出《岳陽樓記》這樣積極的散文呢?不錯,《岳陽樓記》是篇積極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為旁證,說明範仲淹在知鄧州時(五十七、八歲)思想上消極面積極極面有著激烈的鬥爭,而鬥爭的結果是積極面占了上風。《岳陽樓記》寫了兩種人在洞庭湖兩景色面前所表現的兩種不同情緒,實際上與他自己的思想有關。他年輕時,生氣勃勃,積極進取。後來三遭貶職(知鄧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鄧州前充邊任),知鄧州時,年紀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極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陽樓記》最後強調“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他自己的矛盾著的兩種思想傾向對立鬥爭的結果,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了,他過去一貫的積極處世的思想復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否定了消極一面,希望、鼓勵自己向古仁人看齊,希望、鼓勵自己比古仁人更進一步。他在這時思想鬥爭的結果是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但當時的消極一面卻在【定風波】中記錄下來了。

創作背景

題為“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白花洲”。范仲淹五十七歲知鄧洲,五十八歲時曾寫《中元夜百花洲作》一,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歸”句,故【定風波】定是五十七歲之後的作品,是記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 311篇詩文

猜您喜歡

望海樓

宋代米芾

雲間鐵瓮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宋代蘇庠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閒休。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

掃花游·西湖寒食

宋代吳文英

冷空淡碧,帶翳柳輕雲,護花深霧。艷晨易午。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驟捲風埃,半掩長蛾翠嫵。散紅縷。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
乘蓋爭避處。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污。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峭寒暮。更蕭蕭、隴頭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