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唐代李商隱

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暫且借著這杯酒遣散無聊,不要損壞了你的愁眉與細腰。
人世間除了死亡沒有比得上離別更痛苦了,春風不因為愛惜柳枝而不讓離苦之人去攀著。

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捨,萬千枝條在日暮里拂走斜陽。
為了告訴行人不要為情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注釋
⑴離亭:離別的釋亭,即釋站,是離別處。賦得折楊柳:賦來詠折柳送別。《折楊柳》是曲子名。
⑵送:遣散。無憀(liáo):即無聊,無所依賴,指愁苦。
⑶愁眉與細腰:柳葉比眉,柳枝的柔軟比腰,有雙關意。
⑷爭擬:怎擬,即不擬,即為了惜別,不想愛惜柳條。
⑸含煙惹霧: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依依:狀戀戀不捨。

賞析

這兩首杜牧《贈別》主題相同,即和心愛的姑娘分別時的離別之作,但寫法各別。離亭指分別時所在之地,亭即驛站。賦得某某,是古人詩題中的習慣用語,即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詩人在即將分別的驛站之中,寫詩來詠嘆折柳送別這一由來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風俗,以表達惜別之情。

第一首起句寫雙方當時的心緒。彼此相愛,卻活生生地拆散了,當然感到無聊,但又勢在必別,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暫時憑藉杯酒,以驅散離愁別緒。次句寫行者對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麼辦法呢?所希望於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體。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裡還再經得起損傷?”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緒放鬆一下,正是為了下半首把它更緊張起來。第三句是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除了死亡,沒有什麼比分別更令人痛苦。這句話是判斷,是議論,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緊承第三句,針對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風有情,不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人世死前惟有別”的痛苦的人們去儘量攀折。這一句的“惜”字,與第二句的“損”字互相呼照。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比喻。莫損也有莫折之意在內。

第二首四句一氣直下,又與前首寫法不同。前半描寫楊柳風姿可愛,無論在煙霧之中,還是在夕陽之下,都是千枝萬縷,依依有情。而楊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會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來歸客。送行誠可悲,而迎歸則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損愁眉與細腰”那句雙關語。就人來說,去了,還是可能回來的,不必過於傷感以至於損了愁眉與細腰;就柳來說,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將它一齊折掉。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則為更好。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820篇詩文

猜您喜歡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 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

唐代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踏莎行·祖席離歌

宋代晏殊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