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魏晉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掩昏旦,遂復經圓缺。
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壠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注釋

①絕頂:最高峰,最高處。嶠(jiào轎):山道。
②彌:更加。輟(chuò綽):停止。
③遂:於是。
④積:聚,累積。峽:兩山夾水處。
⑤俄:突然間。
⑥壠:丘壟。沓(tà踏):多而重複。
⑦轍(zhé哲):車輪壓出的痕跡。
⑧蔽:遮蓋。
⑨冬夏共霜雪:廬山由於襟江帶湖,地勢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涼。據古書記載,過去在林木茂盛的峽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殘雪,有“時見山翁來取雪”的句子。

鑑賞

是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好山澤之游的謝靈運,來到廬山,並登上“絕頂”,實現了夙願;放眼四顧,只見“積峽忽復啟”、“巒壠有合沓”,這壯麗的自然景色使詩人感奮。

這詩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明代鍾惺、譚元春合編的《古詩歸》,錄有謝靈運這首《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只有六句:

積峽或復啟,平塗俄已閉。巒隴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們對這詩很是欣賞。鍾云:“六句質奧,是一短記。”譚云:“他人數十句寫來,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謝靈運的遊覽詩,絕沒有這樣寥寥數語的;《古詩歸》所錄,實是殘缺不全的一個片斷。至少,根據《文選》李善注等古籍記載,這詩前面還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經盈缺。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謝詩的一般習慣,在《古詩歸》所錄六句的後面,很可能還有許多句,只是不見記載罷了。總之,鍾、譚二人拿殘詩當完篇來評論,近乎盲人摸象。他們因此受到後人反覆譏刺,這事情也變成文學批評史上一個有名的笑話。

可是,撇開學問不談,人們是否注意到:這詩究竟是殘缺的好,還是比較完整的好?至少,《古詩歸》所錄六句,作為一首詩看,除開頭有些突兀,總體上是不錯的,詩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顯得拖沓、累贅,節奏平緩無力。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115篇詩文

猜您喜歡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代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代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
風清長沙浦,山空雲夢田。
瞻光惜頹發,閱水悲徂年。
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

原州九日

明代趙時春

秋聲咽塞笳,邊氣肅霜華。
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
蒼蒹仍碧水,綠酒對黃花。
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