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天邊行

唐代杜甫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
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
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鶖後鴻鵠。
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訊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流落天邊的老人回不了家,黃昏時分向東來到大江邊失聲痛哭。
隴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種了,吐蕃的騎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風拔起了樹木,前面飛著禿鶩後面飛著鴻鵠。
多少次捎信給故鄉洛陽,十年間骨肉親朋音訊杳無。

注釋
① 杜往往以篇首二字為題,此亦一例。
② 天邊老人:詩人自謂。
③ 大江,嘉陵江。聲淚俱下曰哭。
④ 隴右:隴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轄地為今甘肅隴山以西、烏魯木齊以東。指廣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盡取河西、隴右之地。
⑤ 河源:在青海省境內。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
⑥ 胡騎:指廣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維、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
⑦ “洪濤”一句:寫江邊所見,寓情於景,含世亂之象。
⑧ 禿鶩(qi0),一種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狀如鶴而大,青蒼色,張開翅膀有五六尺。
⑨ 九度:多次。九,極言其多。洛陽,故里所在。
⑩ 十年:自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至今已十年。
⑪ 骨肉:這裡指兄弟。

創作背景

當作於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當時杜甫復自梓州來閬州,擬由嘉陵江入長江出峽。此詩為杜甫重到閬州時作。當時吐蕃犯境,隴右失守,被戰爭波及的民眾背井離鄉,骨肉分離。年逾五旬的詩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餘,亦唯有臨江而泣矣。

賞析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 ,這兩句是抒情式描寫,漂泊天涯、飽受艱辛的人,面對浩蕩的大江,想起過去的種種,那種突然湧上心頭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發了出來,聲淚俱下。天邊老人,杜甫自謂。大江,指嘉陵江。

“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這兩句說的是引發詩人臨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歸,一是國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隴右,指隴右道,屬於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肅隴山以西,新疆烏魯木齊以東及青海東北部的地區。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隴右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維、保三州,以及雲山、新築二城。這就是這兩句所詠的史事。

“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鶖後鴻鵠。”這兩句寫臨江所見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風撼動巨樹,鴻鵲飛在了禿鶩的後面。這兩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寫到了世亂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夠奮翅急飛,因為前面有“禿鶩”。禿鶩,水鳥,一種比較兇猛的動物。後鴻鵠,指後飛的鴻鵠,“飛”字從上文而省,句法與“東飛駕鵝後鶩鴿”(《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訊息”,最後這兩句也是說哭泣的原因,多次給在洛陽的家人寫信,卻沒有收到回信,沒有親人的訊息,分外的擔憂。骨肉,這裡指兄弟。九度,指九次。這裡極力說其多,不一定是確數。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探春慢·衰草愁煙

宋代姜夔

予自孩幼隨先人宦於古沔,女須因嫁焉。中去復來幾二十年,豈惟姊弟之愛,沔之父老兒女子亦莫不予愛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約予過苕霅,歲晚乘濤載雪而下,顧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別鄭次臯、辛克清、姚剛中諸君。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台走馬。誰念漂零久

天邊行

唐代杜甫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
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
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鶖後鴻鵠。
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訊息。

不遇詠

唐代王維

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百人會中身不預,五侯門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復臨水,莫問春風動楊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知。
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