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青蠅

先秦佚名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籬笆把身停。平和快樂的君子,不要把那讒言聽。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酸棗樹上停。讒人無德又無行,擾亂四方不太平。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榛樹枝上停。讒人無德又無行,離間我倆的感情。

注釋
⑴青蠅:蒼蠅,比喻讒人。
⑵營營:象聲詞,擬蒼蠅飛舞聲。
⑶止:停下。樊:籬笆。
⑷豈(kǎi)弟(tì):同“愷悌”,平和有禮,平易近人。
⑸讒言:挑撥離間的壞話。
⑹棘:酸棗樹。
⑺罔(wǎng)極:指行為不軌,沒有標準。
⑻交:都。亂:攪亂、破壞。
⑼榛(zhēn):榛樹,一種灌木,果實名榛子,可食。
⑽構:播弄、陷害,指離間。

鑑賞

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譴責,諷刺統治者聽信讒言,斥責讒人害人禍國。它的鮮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動,勸說斥責感情痛切。

首先,把專進讒言的人比作蒼蠅,這是十分貼切的。蒼蠅作為一種令人厭惡的昆蟲,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亂叫等習性,而這些習性與人間專找縫隙進讒言害人者如出一轍。因此用蒼蠅來喻指進讒者,這本身已是一個極大的成功;更遑論此詩三章均以“營營青蠅”取喻起興,把它四處飛舞、不停播亂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這三章前兩句僅以更換末一字的形式重複出現,似拙實巧,令人不由對蒼蠅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厭惡感。“樊”“棘”“榛”三字一義,其實都指籬笆而言,但每一次變化,又不僅僅是單純的同義反覆,而是隱含了對蒼蠅見縫就叮、不棄不捨的深刻揭露。

其次,這三章詩的後兩句也逐章遞進,層層見意。第一章是規勸正人君子不要去聽信讒言,語言直白如話,是全詩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讒言的第一個危害,那就是攪亂四鄰各國間的關係,即所謂禍國殃民。第三章指出讒言的第二個危害,那就是挑撥人際關係,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這兩種禍害,全在於“讒人罔極”,即進讒者為人處世沒有一定的準則,陽奉陰違有之,出爾反爾有之,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從全詩來看,它的特點既包括取喻確切傳神,同時也包括對讒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使“無信讒言”的規勸和警示顯得充分有力,從而大大增強了詩的諷刺、譴責的力度。

創作背景

關於此所譴責的對象以及此詩的作者,歷代研究者的觀點有較大分歧。《毛詩序》云:“《青蠅》,大夫刺幽王也。”則詩中的“君子”當指周幽王。魏源《詩古微》以為此篇乃刺幽王聽信褒姒讒言而廢后放子之作。則詩中的“讒人”當指褒姒。不過,這些說法都並非確鑿。
猜您喜歡

溱洧

先秦佚名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葛屨

先秦佚名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終南

先秦佚名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