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代李白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三山遠懷謝眺,波水澹靜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蕪的河陽的潘岳遠望京城,秋日站在江邊向北看去。
盧龍關塞霜氣冷寂,鷯鵲觀上月光寒冷。
誠心誠意懷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歡。

注釋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長江邊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門人,道號中林子。
謝脁:南朝齊人,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
澹:水勢平靜。長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此用其意。
河陽:今河南孟縣。晉人潘岳有《河陽縣作》,其中有“引領望京室”句。
盧龍:在金陵西。
鳷鵲:漢代長安觀名。
瓊樹:指友人。

賞析

首聯所寫登三山、望金陵與謝脁所作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相同,借用謝脁句,以長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緬懷古人之情十分熨貼而濃郁。“水澹”是描繪江水恬靜的樣子,變繪形態為繪色彩。

頷聯“蕪”是繁草叢生之貌,“河陽縣”位今河南省孟縣西,謂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次句“河陽望京縣”,以河陽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聯承首聯“望長安(金陵)”,意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對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這一聯中,不僅有“蕪沒”的“河陽”,秋日的大江,更有在這寥廓江山中引領北望的詩人形象。無論是蔥蘢的三山、曠遠的秋江還是凝望的詩人,都隱含著深深的情意。此句聯繫詩題“寄殷淑“可以體味出詩人寄託的是思友之情。在這一聯,詩人的登臨之意已由首聯的緬懷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過渡。

頸聯“盧龍”即盧龍山,與三山同在當時的昇州,臨大江,遠接金陵,此處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鵲”本鳥名,南朝時金陵建有鳷鵲樓,此處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氣冷”,“月光寒”均藉助於人的感受來寫景,它與上聯的“秋”字相呼應,透出遙望金陵所見的一片寒涼冷寂之氣。以淒涼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獨淒涼的思友意境。這一聯表面並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於景中,顯得更為深沉而濃摯。

尾聯,思友之情由暗轉明。“瓊樹”本是樹的美稱,此處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聯意為自己真誠地憶念著友人,將寄詩天涯,使遠離的友人得到一點友情的歡慰。在這一聯中,詩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瓊樹”之美,相隔“天涯”之遠,寄上“一歡”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濃至切的境地。

這首詩化用了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詩題,也借鑑了謝脁詩首二句的句意,且同為抒寫愁懷。謝脁詩寫思故鄉之戀,李白詩寫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這首詩寫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襯其衰情;又以“瓊樹”、“一歡”作結,留給人的是飄逸之態。四聯中起承轉合關係中包蘊感情變化。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長干行二首

唐代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乾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未嘗 一作:尚不)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惜分飛·淚濕闌乾花著露

宋代毛滂

淚濕闌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短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舟中讀元九詩

唐代白居易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
眼痛滅燈猶闇坐,逆風吹浪打船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