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柳梢青·茅舍疏籬

宋代楊無咎

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可更相宜,煙籠修竹,月在寒溪。
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

注釋

①寧寧:寧靜之意。 移時:謂少頃。

賞析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經冬凜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韻勝,以格高,故為歷代人們所喜愛。文人學者更是植梅、賞梅看作是陶情勵操之舉。揚無咎這首詞,借詠梅以抒發自己的情操,寄託幽思,刻畫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隨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揚無咎,南宋時畫家、詞人,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高宗時,因不願依附奸臣秦檜,累征不起,隱居而終。尤善畫梅。

詞作上片通過對梅花生長的環境、外在形象的描繪,著力刻畫出梅花超凡脫俗 的韻致。“茅舍疏籬”,這是梅花生長之處。歷來文人雅士總喜歡把他們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遠離塵世的地方,如“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春來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間”(蘇軾《梅花二首》之一),“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卜運算元?詠梅》),等等。楊無咎在這裡同樣也開宗明義,把他所喜愛的梅花置放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無非 是藉此表明自己的心跡,超凡脫俗,高潔自愛。“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兩句,是以比擬手法來正面刻畫梅花形象。上句寫梅花之潔白晶瑩,下句刻繪梅樹姿態之飄逸,這句是化用林逋的詠梅名句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末三句筆鋒一轉,緊承首句,再度刻畫梅花周圍的環境,從而使得整個畫面顯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雲繚繞、修竹蕭蕭、皓月高懸、溪流潺潺。這個畫面比林逋句的內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這些景致和意象是隱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們都具有隱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潔的象徵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詞人雖寫梅,然而根本之點卻不在於梅,這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下片詞人筆鋒轉向刻寫自己,一位在梅樹前佇足凝思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寧寧佇立移時”,“寧寧”,神情專注貌;“移時”,謂時間經過之久,與歷時、經時意同。這句是刻畫詞人自己在梅花樹前駐足觀賞、凝思。“判瘦損,無妨為伊”,意謂為了觀賞梅花、從梅花那裡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損”了自己的身體也“無妨”。這裡看出詞人對梅花的迷戀傾心程度之深。這句的寫法,以退為進,與柳永的名句佳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三句:“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詞人覺得光整日價佇立在梅花前流連觀賞還遠遠不夠,最好還能讓梅花的飄逸神韻、高潔品性時刻與己相伴,於是他便祈想:誰能賦於我才情,能夠把梅樹的倩影與神韻描畫下來、用詞章把她刻畫下來,成為永恆的留念?

楊無咎

楊無咎

楊無咎(1097~1171)字補之,楊一作揚,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臨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寓居洪州南昌。繪畫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畫師法李公麟。書學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一卷,詞多題畫之作,風格婉麗。生平事跡見《宋史翼》卷三六。► 3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浪淘沙·莫上玉樓看

宋代韓疁

莫上玉樓看。花雨斑斑。四垂羅幕護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飛認闌乾。
回首幾關山。後會應難。相逢祗有夢魂間,可奈夢隨春漏短,不到江南。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蘭陵王·柳

宋代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