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富平少侯

唐代李商隱

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
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
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張放十三歲就世襲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無知,根本考慮不到局勢不穩、七國叛亂、邊患不斷、匈奴南犯的事情。
他不識金彈的貴重,把它彈落在林子裡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轆轤架來了,對它偏有幾分愛惜,真無知啊。
華麗的燈柱上轉動著明亮的燈燭,燈燭像明珠一樣交相輝映,精緻美麗。精美的檀木枕刻鏤精巧,像玉一樣瑩潤精美。
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門人不再按照常規給來客通報,因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不敢打擾他。

注釋
⑴富平少侯:西漢景帝時張安世被封為富平侯,他的孫子張放十三歲就繼承爵位,史稱“富平少侯”。
⑵七國:漢景帝時的七個同姓諸侯國: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他們曾聯合發動叛亂。此處用以喻指藩鎮叛亂。三邊:戰國時期燕趙秦與匈奴接壤,後來便以燕趙秦所在地為三邊,即幽州、并州、涼州。未到憂:不知道憂慮。
⑶十三身襲富平侯:指張放十三歲就繼承富平侯爵位。按:清馮浩云:“放之嗣爵,《漢書》不書其年,此雲十三何據?《孔子家語》里說周成王十三歲就被立為嗣,這裡可能是借指。”
⑷不收金彈拋林外:用韓嫣事。典出《西京雜記》:韓嫣好彈,以金作彈丸,所失者日有十餘。兒童聞嫣出彈,常隨之拾取彈丸。
⑸銀床:井上的轆轤架,不一定用銀作成。
⑹彩樹:華麗的燈柱。珠錯落:環繞在華麗燈柱上的燈燭像明珠一樣交相輝映。
⑺玉雕鎪(sōu搜):形容檀木枕刻鏤精巧,像玉一樣瑩潤精美。
⑻當關:守門人。侵晨客:清早來訪的客人。
⑼莫愁:女子名,《舊唐書·音樂志》說她是洛陽石城人,善歌謠。

鑑賞

首聯:“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七國”喻藩鎮割據​叛亂,“三邊”指邊患,“未到憂”即未知憂。指出其不知國家憂患為何物,次句再點醒“十三”襲位,這就有力地顯示出童昏無知與身居尊位的尖銳矛盾。如果先說少年襲位,再說不恤國事,內容雖完全相同,卻平直無奇,突現不出上述矛盾。這種著意作勢的寫法與作者所要突出強調的意旨密切相關。

頷聯:“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寫少侯的豪侈遊樂。“不收金彈”用韓嫣事,典出《西京雜記》。上句說他只求玩得盡興,貴重的金彈可以任其拋於林外,不去拾取。可見他的豪侈。下句則又寫他對放在井上未必貴重的轆轤架(即所謂“銀床”,其實不一定用銀作成)倒頗有幾分愛惜。這就從鮮明對照中寫出了他的無知。黃徹說:“二句曲盡貴公子憨態。”這確是很符合對象特點的傳神描寫,諷刺中流露出耐人尋味的幽默。

頸聯:“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續寫其室內陳設的華侈。“彩樹”指華麗的燈柱,“繡檀”指精美的檀枕。鎪,是刻鏤的意思。兩句意謂:華麗的燈柱上環繞著層層燈燭,像明珠交相輝耀;檀木的枕頭迴環鏤空,就象精美的玉雕。上一聯在“不收”、“卻惜”之中還可以感到作者的諷刺揶揄之意,這一聯則純用客觀描寫,諷刺之意全寓言外。“燈”、“枕”暗渡到尾聯,針線細密,不著痕跡。

尾聯:“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是說,守門人不給清晨到來的客人通報,因為少侯新得了一位佳人名叫莫愁。莫愁,傳為洛陽人,嫁盧家為婦。這裡特借“莫愁”的字面關合首句“未到憂”,以諷刺少侯沉湎女色,不憂國事;言外又暗諷其有愁而不知愁,勢必帶來更大的憂愁;今日的“莫愁”,即孕育著將來的深愁。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傾向,不直接說出,而是自然融合在貌似不動聲色的客觀敘述之中,尖刻冷峭,耐人尋味。

此詩塑造了一個荒淫奢侈、醉生夢死的貴族公子形象,把他不知內憂外患,只顧揮霍浪費,荒淫好色的醜惡行徑同晚唐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也暗示了讓這種紈絝子弟身居高位,正是當時政治腐敗的表現,是國運不振的重要根源。

清代注家徐逢源推斷此詩系借諷唐敬宗,其說頗可信。因為所諷對象如為一般貴顯少年,則他們所關心的本來就是聲色狗馬,責備他們不憂“七國三邊”之事,未免無的放矢。必須是居其位當憂而不憂的,才以“未到憂”責之。所以首句即已暗露訊息,所謂少侯,實即少帝。末句以“莫愁”暗諷其終將有愁,和《陳後宮​》結句“天子正無愁”如出一轍,也暗示所諷者並非無知貴介,而是“無愁天子”一流。不過李商隱托古諷時、有特定諷刺對象的詠史詩,題目與內容往往若即若離,用事也古今駁雜,再說托古諷時之作,所託之“古”與所諷之“今”但求大體相似,不能一一相符。

創作背景

漢張安世封富平侯,他的孫子張放幼年繼承爵位。但這首所詠內容卻不切張放行事,可見詩中的“富平少侯”不過是個假託性的人物。從詩題和首尾兩聯看,詩中的“富平少侯”似乎不像一般貴族少年,而可能另有具體寓托。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820篇詩文

猜您喜歡

吊岳王墓

明代高啟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
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
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

過晉陽故城書事

金朝元好問

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
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里。
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雲煙中。
望川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
君不見,繫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
汾流決入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

西施

唐代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