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從軍行二首

唐代王昌齡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
平沙萬里餘,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
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
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
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
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

注釋

⑴大荒:指極其偏遠荒僻的地方。
⑵朔風:北風。軫歸慮:意為歸家的思慮使人心痛。軫:痛。
⑶虜騎:指塞北匈奴騎兵,此處指突厥等少數民族騎兵。
⑷翩翩:形容馬騎輕疾的樣子。
⑸邊聲:邊地所特有的聲響。
⑹海氣:指湖泊上的霧氣。
⑺定遠:指定遠侯班超。
⑻行路難: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⑼角弓:指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持弦:張弦。
⑽龍城: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國境內。
⑾金鼓:分別指鉦和鼓,是古時軍中用於號令的兩種樂器。
⑿南庭:指南匈奴單于的住處。
⒀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鑑賞

這組共兩首,第一首詩表達了一位投筆從戎多年的老戰士因功業志向難酬而產生的一時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寫傍晚邊塞的荒涼景象,寫得情景交融,淒涼孤寂。最後,詩人借用典故,抒發了功業難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雖是一時激憤之語,但細細體味,亦在情理之中,傳達出更多的辛酸與無奈。

第二首詩主要描寫的是邊塞征戰中的思歸之苦。詩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繪了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及邊塞蕭索荒涼的風光景物,在景物描寫中寄寓了長年戍邊征戰的將士們的思鄉情結,寫得蒼勁曠遠,意蘊深長。語言的錘鍊,更是爐火純青,在一系列極意鋪陳之後於篇末點出戍卒的思歸之情,讀來更為撕心裂肺,悽愴感人。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267篇詩文

猜您喜歡

雨雪曲

南北朝江總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塞下曲六首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雁門胡人歌

唐代崔顥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