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論語七則

先秦佚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譯文

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於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禮》、《書》等文化。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於社會。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僕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六十歲時,一聽別人的話,就能準確的理解,並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歲時,天在我裡面,我在天裡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說:“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來做枕頭,這樣做我很快樂。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雲一般(指不值得關心)。”

敝緼袍:敝,破壞義。緼,亂絮。古無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稱綿,如今之絲綿

狐貉:以狐貉之皮為裘,裘之貴者。

其由也與:《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家語》:子路為親負米。則衣敝緼袍乃實況,非設辭。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衛風•雄雉》之詩。忮,害義。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傷之心也。求,貪義。恥己之無而欲求取於人。臧,善義。若能不忮不求,則何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詩以美子路,子路終身誦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將不復於道更求進,故孔子復言此以警之。或說:不忮不求以下當別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組狐貉之對立來,分章則義不見,今不從。

先生說:“穿著破舊的綿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為恥辱的,只有由了吧!”“《詩經》上說不忮刻,不貪求,這有什麼不好呀?”子路聽了,從此常誦止此詩。先生說:“這樣又何夠算好呀。”

子貢問怎樣培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們住在這個國家裡,就要敬奉那些賢能的大夫,結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為仁”,培養仁德,修煉仁德。子貢問如何培養仁德,孔子回答怎樣做事。敬奉賢德的大夫,結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為了培養仁德,人的才德,是經過磨礪薰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經過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個是為了培養仁德,一個是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為仁。做事須要鋒利的工具,培養仁德須要敬奉結交賢德之人;有了鋒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學習賢人的機會就能培養仁德。

此文明確地告訴人們,培養仁德必須深入社會進行磨礪,以謙恭的態度尊重賢德之人,以真誠的行動結交仁德之士,有了這樣的機會和環境,就能成功地修煉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讚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哪個更強些?”子貢答道,“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能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說,“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猜您喜歡

戲為六絕句·其一

唐代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代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天道

唐代馮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