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官橋柳色

明代朱栴

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
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
沒幸章台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
塞垣多少思歸客,留著長條贈遠遊。

注釋

①這首選自《宣德寧夏志》。“官橋柳色”是朱栴刪修的西夏八景之一。官橋,原詩題下註:“在楊和,北跨漢延渠。”官橋,古為迎送朝使、官員的地方。後又名觀橋、大觀橋,在今寧夏永寧縣楊和堡以北,橫跨漢延渠,為古代寧夏城(今銀川市興慶區)南去的交通要道第一站。春夏渠邊千株垂柳,翠綠迷人,絲條在春風中擺動,小鳥在枝頭上宛鳴。冬天,瑞雪飄過,滿樹“梨花”,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②青閨:原指女子居住的閨房。娟眼:原形容女子娟秀的眼睛。此處均用來形容柳樹的葉芽。
③“沒幸”句:此句用“章台柳”的典故。唐韓翃有姬柳氏,安史亂,兩人奔散,柳出家為尼。韓為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書記,使人寄柳詩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已應攀折他人手。”後柳氏為蕃將沙吒利所劫,韓翃用虞侯許俊的計謀奪還,重得團圓。
④灞岸:即灞水岸邊,在陝西長安縣東。河上有灞橋,漢唐人送客多至此,常折柳贈別,表示依依惜別之意,故云“有情灞岸管離愁”。
⑤塞垣:邊境地帶。
朱栴

朱栴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氈)(1378.2.6.—1438.8.23.),漢族。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號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於明朝最初的都城應天府(即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正統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歲。逝世後,埋葬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明王陵。朱栴死後,被明英宗謚曰“靖”,史稱“慶靖王”、“大明慶靖王朱栴”。朱栴是慶王府第一代慶王,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寧夏生活45個春秋。► 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西平樂·稚柳蘇晴

宋代周邦彥

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後四十餘年,辛丑正月,避賊復游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稚柳蘇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覺春賒。駝褐寒侵,正憐初日,輕陰抵死須遮。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爭知向

官橋柳色

明代朱栴

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
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
沒幸章台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
塞垣多少思歸客,留著長條贈遠遊。

金明池·詠寒柳

明代柳如是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淒涼,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雲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