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

唐代高適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胡人吹起羌笛響在戍樓之間,戍樓之上景象蕭條月光幽閒。
借問悠悠的落梅樂曲有幾首?長風萬里吹拂一夜灑滿關山。

注釋
⑴王七:指王之渙。玉門關: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即小方盤城。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
⑵胡人: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⑶蕭條: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閒:這裡有清幽之意。
⑷借問:猶詢問。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屬於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凡幾:總計多少。
⑸從風:隨風。關山:這裡泛指關隘山嶺。

簡析

高適有一種蒼勁之感,充滿了邊塞情懷。這與他在邊關生活過,心中充滿保家衛國的思緒有關。但這首詩展示了他的另一種風格,與其他寫邊塞生活的詩不太相同。

汪中《述學·內篇》說詩文里數目字有“實數”和“虛數”之分,近世學者進而談到詩中顏色字亦有“實色”與“虛色”之分。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麗的基調,豐富奇妙的想像,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關之思,但首先卻展現出月光下的廣袤胡天,然後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鄉春色的鮮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縷縷鄉思。但這鄉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著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觀的實態體現出巨大的內在顯現力與藝術包容力。

全詩開篇就呈現出一作邊塞題材詩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圍,這主要是通過前兩句的實景描寫表現的。在笛聲和月色中,邊塞一片祥和,瀰漫著一種柔和明朗的氛圍。下面兩句寫的是虛景。在這裡,詩人寫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寧靜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著風傳滿關山,構成一種深遠的意境。

這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寫法獨特,文字優美,意蘊無窮。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在諸多的唐代邊塞詩歌中,此詩獨樹一幟,堪稱佳作。

創作背景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當時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據岑仲勉《唐人行第錄》所載,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

高適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226篇詩文

猜您喜歡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

唐代王維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馬嘶亂,爭渡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
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

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滅胡曲

唐代岑參

都護新滅胡,士馬氣亦粗。
蕭條虜塵淨,突兀天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