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生查子·惆悵彩雲飛

清代納蘭性德

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待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彩雲飛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悵有人知道多少。看不見合歡花,只能獨自依在相思樹旁。
與伊人道別的場景歷歷在目,內心的情感也說不清楚。心甘情願地到深夜,去數盡那綿長的相思雨。

注釋
①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調見《尊前集》。仄韻,雙調,四十字,上下片各為一首仄韻五言絕句。單數句不是韻位,但末一字限用平聲,在雙數句用韻。始見韋應物詞。生查子,又名《楚雲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等。
②彩雲飛:彩雲飛逝。
③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後泛指天上。
④合歡花:別名夜合樹、絨花樹、鳥絨樹,落葉喬木,樹皮灰色,羽狀複葉,小葉對生,白天對開,夜間合攏。
⑤相思樹:相傳為戰國宋康王的舍人韓憑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據晉乾寶《搜神記》卷十一載,宋康王舍人韓憑妻何氏貌美,康王奪之,並囚憑。憑自殺,何氏投台而死,遺書願以屍骨與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兩墳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常棲樹上,交頸悲嗚。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後以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
⑥判得:心甘情願地。
⑦厭厭(yān yān):綿長、安靜的樣子。

創作背景

盧氏的去世,徹底打碎了納蘭的生活,這個多情種,把盧氏病逝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也正是因此,他的詞風大轉,寫下了無數叫人肝腸寸斷、萬古傷懷的悼亡之詞。這一首《生查子》,寫於盧氏去世之後,是天上人間的差別。

賞析

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彩雲隨風飄散,恍然若夢,天空這么大,會飛到哪裡去呢?可無論飛到哪裡,我也再見不到這朵雲彩了。此處運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著詞人與戀人分別,再會無期,萬般想念,萬分猜測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無窮盡的孤單和獨自一人的淒涼。人常常為才剛見到,卻又轉瞬即逝的事物所傷感,雲彩如此,愛情如此,生命亦如此。“合歡花”與“相思樹”作為對仗的一組意象,前者作為生氣的象徵,古人以此花贈人,謂可消憂解怨。後者卻為死後的紀念,是戀人死後從墳墓中長出的合抱樹。同是愛情的見證,但詞人卻不見了“合歡花”,只能空依“相思樹。”更加表明了納蘭在填此詞時悲傷與絕望的心境。

下片顯然是描寫了詞人為情所困、輾轉難眠的過程。“總是別時情”,在詞人心中,與伊人道別的場景歷歷在曰,無法忘卻。時間過得愈久,痛的感覺就愈發濃烈,越不願想起,就越常常浮現在心頭。“那得分明語”,更是說明了詞人那種悵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會夢中,而耶些紛繁複雜的往事,又有誰人能說清呢?不過即便能夠得“分明語”。卻也於事無補,伊人終歸是永遠地離開了自己,說再多的話又有什麼用呢。曾經快樂的時光,在別離之後就成為了許多帶刺的回憶,常常讓詞人憂愁得不能自已,當時愈是幸福,現在就愈發地痛苦。

然而因不能“分明語”那些“別時情”而苦惱的詞人,卻又寫下了“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這樣的句子。“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願的意思,一個滿腹離愁的人,卻會心甘情願地去聽一夜的雨聲,這樣的人,怕是已經出離了“愁”這個字之外。

王同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到“愁”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寫這種詞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許委屈,便以為受到世間莫大的愁苦,終日悲悲戚戚,鬱鬱寡歡第二種則是“欲說還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親歷過大喜大悲。可是一旦有人問起,又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而第i種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則雖悲極不能生樂,卻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對生命的原諒和認可,爾後方能超然於生命。

納蘭這一句.便已經符合了這第三種“超然”的境界,而這一種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長存於心,而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折磨,最終達到了一種“超然”,而這種“超然”,卻也必然是一種極大的悲哀。納蘭此處所用的倒提之筆,令人心頭為之一痛。

通篇而看,在結構上也隱隱有著起承轉合之意,《生查子》這個詞牌畢竟是出於五律之中,然而納蘭這首並不明顯。最後一句算是點睛之筆。從彩雲飛逝而到空倚合歡樹,又寫到了夜闌難眠,獨自昕雨。在結尾的時候納蘭並未用一些淒婉異常的文字來抒寫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數盡厭厭雨”來消磨這樣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數的是雨,還是要去數那些點點滴滴的往事呢?想來該是後者多一些,詞人最喜歡在結尾處帶入自己傷痛的情懷,所謂“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儘管他不肯承認自己的悲傷,但人的悲傷是無法用言語來掩飾住的。

納蘭這首詞,寫盡了一份自己長久不變的思念,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顆難以釋懷的心。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遣悲懷三首·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身後意 一作:身後事)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悼亡三首

宋代梅堯臣

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
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望湘人·春思

宋代賀鑄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醉魂愁夢相半。被惜余薰,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記小江風月佳時,屢約非煙遊伴。
須信鸞弦易斷。奈雲和再鼓,曲終人遠。認羅襪無蹤,舊處弄波清淺。青翰棹艤,白蘋洲畔,盡目臨皋飛觀。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