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

宋代蘇軾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
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現在在哪裡啊?日月如梭,我們頭髮都白了,打算怎么辦啊!
友人再一次相見,我已不能適應變化不測的世事。出仕的熱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時也能守住本色。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趙令:指趙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漣水人,海州與漣水相鄰。令:古代官名,知縣,此時趙昶任高郵令。據東坡於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還朝過高郵為趙昶作《四達齋銘》引云:“高郵使君趙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趙令”乃高郵令趙昶。
⑶梭(suō):織布機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來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擬奈何:打算怎么辦。
⑸官況闌珊(lán shān):意謂出仕為官的熱情淡漠了。況:況味,境況和情味。闌珊:衰落,即將殘盡。
⑹青松守歲寒:指青松耐寒冷,終歲不凋。語出《論語·子罕》:“子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謂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看得出松柏樹是最後凋零的。

賞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說詞人早年與趙晦之相識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麼地方了,回憶起當年交友,情深誼厚。從此詞的下文“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當指第一次密州相見之時,那時詞人剛四十歲,尚屬壯年,至此時的第三次贈詞,詞人已是五十六歲,故得稱“白首”,且時隔十六年,也與“歲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詞人在“故人”面前,傾訴著自己別後的仕宦坎坷經歷,有如趙晦之早年的失官東武令和“三仕已之無喜慍”等遭遇,但自己則更為悲慘,“官況”可謂大起大落,幾度挫折,正是“世事年來千萬變”的反映。結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是說自己難能如青松耐守歲寒一般,而倍感慚愧。

詞中的“白首相看擬奈何”、“慚愧青松守歲寒”諸句,雖慨嘆時光流逝,無奈“歲月如梭”;但是詞意卻隱含著“壯志難酬”和堅守職責、不懼磨難的積極內涵。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全詞曲盡心態,含蓄哿慨,筆力縱橫,鑄語自然。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東坡自杭返朝過高郵之時。是時,詞人與高郵令趙晦之再一次相見,感慨頗多,於是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和子由踏青

宋代蘇軾

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
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
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
宜蠶使汝繭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

秋曉風日偶憶淇上

清代王闓運

秋雲洗晨光,庭樹碧已散。
風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憶曉涉,塵慮得初盥。
日色馬上明,波痕鷺邊淺。
淪漪自然綠,空秀不可限。
樵汲帶清景,望望使步緩。
自從閉門來,屢見王路蹇。
澤衰懷綠猗,道難懼蓬轉。
情閒地仍幽,

童趣

清代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