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春行即興

唐代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

注釋
⑴宜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福昌縣附近,在唐代是個重要的遊覽去處,著名的連昌宮就建在這裡。
⑵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鑑賞

這是一首景物小。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

“宜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頭觀賞景致,只見大片土地荒蕪,處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接著,一筆便把人們的視野帶到了連昌宮和女幾山一帶:“澗水東流復向西。”太平時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過的“玉真路”,不僅可以觀看“鳴流走響韻,含笑樹頭花”的美景,而且也會看到農民利用澗水灌溉的萬頃良田,但此時,這裡清泠泠的山泉卻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東流復向西”了。昔日,這裡的香竹、古柳、怪柏、蒼松,無處不吸引著眾多的遊客;而今,且莫說那些,就是紅顏吐芳的春花,也早已無人欣賞了。

“芳樹無人花自落”,這裡強調“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能任其自開自落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不僅使人想像到山花爛漫,鳥語宛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卻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這裡不僅再也見不到那么多的遊人墨客,而且連耕農、樵夫、村姑都不見了。“自落”和“空啼”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面對大好山河的無限寂寞之感。

鑑賞一首詩可以結合其他同類詩歌進行比較理解。這首詩就與一些詩歌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聯繫起來體會其情感意境。首句可聯繫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里“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體會其荒涼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聯繫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頁黃鸝空好音”體會其淒涼冷落的特點。這末二句的“自”和“空”兩個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樣的,春色大好,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另外,“自”和“落”也讓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感慨春光無限好,卻物是人非,滿眼蒼涼景象的詩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因此不難理解全詩表達了作者面對城破人稀的情景而產生的感世傷懷之情。

李漁《窺詞管見》有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詩和詞在表現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淒涼、愁苦、嘆惋的感情,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淒涼的心境服務的,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創作背景

李華因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被貶為杭州司戶參軍。而此正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當時宜陽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宮。然而,在安史之亂中,這裡卻遭到嚴重破壞,景象荒涼。詩人在安史之亂後經由宜陽,對這些景象產生獨特的體驗,因寫下此詩。

李華

李華(約715-766),唐代散文家,詩人。字遐叔,趙郡贊皇(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天寶二年(743)登博學宏辭科,官監察御使、右補闕。安祿山陷長安時,被迫任鳳閣舍人。“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病故。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亦有詩名。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20篇詩文

猜您喜歡

訴衷情·送春

宋代万俟詠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

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宋代晏幾道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遊春路。樹頭花艷雜嬌雲,樹底人家朱戶。北樓閒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闌乾倚盡猶慵去,幾度黃昏雨。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蔭深駐。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春詞

唐代白居易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乾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