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群鶴詠

南北朝蕭道成

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迎著八面來風張開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鳴叫飛翔的鶴。
因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玩物。

注釋
① 八風:八面之風。《左傳》有“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之說。儛:通“舞”,這裡指飛舞。翮(hé):本義為羽毛的根部,這裡代稱鳥翅。
②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清音:清亮的聲音。
③摧:摧折。志:意願,這裡指人的遠大抱負。
④苑:園囿。禽:玩物。

創作背景

根據《南史·荀伯玉傳》記載:蕭道成鎮守淮陰,“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宋明帝深疑他有“四海之心”,便把他調進京城,擔任黃門郎,以便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蕭道成憂慮重重,如芒在背,看見平澤苑中養的一群鶴,感慨良深,便寫下了這首

鑑賞

四句,前後各為一個層次。第一層描寫失去自由之前的鶴,比喻詩人自己遠離朝廷羈絆之時的自由之身,當時縱橫沙場,東征西討,意氣昂揚,正好比那高天之上的雲鶴,搏擊八方來風,展翅翱翔。在茫茫九州之上,在朵朵彩雲之間,奮翮高飛,無拘無束盡情地發出舒心的鳴叫。對飛鶴戾天的描寫,正是含蓄地展現了詩人的鴻鵠之志與曠世奇才,也反映了他希望掙脫朝廷束縛的強烈願望。從本詩開頭兩句可以看出,詩人雖身為人臣,卻有包舉宇內、氣吞九州的帝王氣概。

第二層寫失去自由之後的鶴,比喻詩人自己受人節制,鬱鬱不樂。自由翱翔的雲鶴,一旦被捕入苑中,成為帝王苑囿中的玩賞之物,飛向雲天的志向便被摧折而很難實現了。這正是詩人被召回朝廷之後當時處境的形象比喻,受制於人而不能一逞英雄之志。通過前後兩層鮮明形象的對比,詩人因一時受限制而內心苦悶不平得到了生動的表現。

這是一首比體詩,通篇寫鶴,而作者之情志則因之而表露,深得含蓄不盡之致。比興是中國詩歌最古老的傳統。《文心雕龍·比興篇》云:“觀夫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從作者見群鶴而生感慨來說,這是興。從作者以鶴的形象自比來說,這是比。故而能因小見大,婉而多諷。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迎著八面來風,展開碩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翱翔鳴叫的鶴。鶴的高飛戾天展現出作者的雄心抱負與宏才大略,也反映出他遠離朝廷羈束的自在心情。詩的後半描寫鶴因羽翮摧折而不能高翔雲天,只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觀賞之物。這無疑是作者對一旦被召回後處境的想像。通過前後意象的鮮明對比,作者內心的苦悶不平獲得了生動的展現,詩意在轉折跌宕中有波瀾起伏之勢。這種托物言志的手法,確如劉勰所云“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這種五言四句的小詩,在當時是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齊梁時代已稱作“絕句”,它是唐絕的濫觴。這種短詩要求尺幅千里、餘韻悠遠,故比興一體最為詩家著意。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五絕只二十字,最為難工,必語短意長而聲不促,方為佳唱。”劉熙載《藝概》云:“以鳥鳴春,以蟲鳴秋,此造物之借端託寓也。絕句之小中見大似之。”此詩的托物寄興之妙,也完全符合上述詩家對五絕的要求。

描述鶴鳴九皋的壯觀是為了敘述遠大的志向,詠嘆蹣跚帝苑的困窘是為了抒發滿胸的憤懣。《南史·齊本紀》稱蕭道成“喜怒不形於色,深沉靜默,常有四海之心”,《群鶴詠》正為佐證。詩人自比高潔美善的白鶴,藝術上是成功的,但實際上蕭道成是一隻兇猛的鷹隼,深藏韜晦,驍勇強悍。借鎮壓諸王之亂而鉗制朝廷,一旦時機成熟,便毫不猶豫地奪取帝位。

蕭道成

蕭道成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斗將,漢族,齊朝開國皇帝,在位四年。《南齊書·高帝紀》載,齊高帝蕭道成乃“漢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先世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南齊書·武帝本紀》載:高祖蕭整於東晉初過江,寓晉陵武進(今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晉於此地僑置蘭陵郡,稱南蘭陵,故蕭氏遂為南蘭陵(今常州)人。少從名儒雷次宗受業,治《禮》及《左氏春秋》。仕宋,初為左軍中兵參軍,後領偏軍征仇池,進軍距長安八十里,以兵少,又聞宋文帝崩,乃還。► 1篇詩文

猜您喜歡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宋代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憶梅

唐代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拂舞詞 / 公無渡河

唐代溫庭筠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
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二十三弦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
下有狂蛟鋸為尾,裂帆截棹磨霜齒。
神椎鑿石塞神潭,白馬參覃赤塵起。
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