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行香子·秋入鳴皋

宋代許古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閒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閒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鑑賞

這是一首堪與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境相媲美,表現辭官歸隱,陶醉於自然佳趣,把酒當歌,逍遙自在,生活優然閒適,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詞,歷來為詞論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語起:“秋入鳴皋,爽氣飄蕭”,八字畫出一幅山中秋日圖。“鳴皋”,指古老的鳴皋山(在河南嵩縣東北,傳說古有鶴鳴於此,故曰鳴皋山)。秋天來到了古老的鳴皋山,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掛衣冠,初脫塵勞”,詞人剛剛從沉悶、壓抑的官場生活中解脫出來,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面對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怎能不心情愉悅?

“初脫塵勞”寫出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歸隱之後如釋重負的感覺。“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寫詞人憑窗遠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盡了峰戀疊嶂的明暗變化。這裡不僅是寫山,更是襯人。詞人對大自然的觀察是非常細緻入微,凝神專注。正是因為他“看盡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時看山,感覺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歷歷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現,又覺山峰高聳入雲,巍峨直立,給人以高感。清代況周頤懷為這三句“尤傳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想古今中外寫山之句,也確實未有能出其右者。下片轉入寫人,是詞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閒適自得,遇村輒飲。“醉模糊”形象地寫出了詞人飲酒後的醉態,他放高不羈,毫無拘束,縱橫騁才,“信手揮毫”;他才不管什麼功名利祿,意到筆到,言情言志,只為抒發情懷,並不為什麼風騷之旨。“樂因循”表現詞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跡淡泊名利:“也消搖(即逍遙)”表達出對閒適生活自得其樂,樂此不疲的生活態度。

就藝術特色而言,此詞寓情於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且用詞精妙,凝鍊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樂”“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多錘鍊,仔細體味,真是意境悠遠,也使讀者看出了詞人的匠心獨運。

詞作者許古,是金代中後期著名的諫官,性嗜酒,平生好為及書,曾任左拾遺、監察御史等職。後辭官歸隱,這首詞就是他歸居後所作,也是他瀟灑閒適,不拘形運的個性的真實寫照。

許古

許古(1157-1230)金代文學家。字道真,河間(今屬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進士。宣宗朝自左拾遺拜臨察御史,以直言極諫得罪,兩度削秩。哀宗立,召為補闕,遷右司諫。致仕,居伊陽(今河南嵩縣)。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 2篇詩文

猜您喜歡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唐代李白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掃花游·秋聲

宋代王沂孫

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頓驚倦旅。背青燈弔影,起吟愁賦。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在何許。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正老耳難禁,病懷淒楚。故山院宇。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避無處。這閒愁、夜深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