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天津橋望春

唐代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
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

注釋
⑴天津橋:即洛橋,簡稱津橋,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橋,在今河南洛陽西南,是洛陽名勝之一。
⑵風絲:微風。斜:韻腳念xiá。
⑶翠輦(niǎn):皇帝乘坐的車子。這裡借指皇帝。
⑷宮鶯(yīng):泛指宮中所棲之鳥。上陽:上陽宮,唐高宗時建造,在洛陽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橋附近,高宗常居此聽政。

賞析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遊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儘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牆垣。面對著這番情景,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議論,靜觀默察,態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客觀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弔古傷今的沉鬱的感情。詩的一、二兩句,作者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三、四句轉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表現了歲歲春天重臨,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這正是以樂景寫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強烈的藝術效果。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金殿閉”是詩人“望”中所見,但苑內的淒涼之狀,畢竟是“望”不到的,於是第四句以宮鶯不堪寂寞,飛出牆外尋覓春光,從側面烘托出上陽宮裡淒涼冷落的景象。這一細節,是詩人“望”中所見,因而落筆極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達了作者難訴說的深沉感嘆,含而不露,淡而有韻,堪稱全詩中精彩的一筆。

創作背景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時,唐王朝國勢衰敗,社會危機日益嚴重。人來到天津橋畔,目睹宮闕殘破的景象,撫今思昔,不無盛衰興亡之感,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七絕。

雍陶

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於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136篇詩文

猜您喜歡

青玉案·春寒惻惻春陰薄

宋代顧德輝

春寒惻惻春陰薄。整半月,春蕭索。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紅入花腮青入萼。盡不爽,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

五代顧夐

深閨春色勞思想,恨共春蕪長。黃鸝嬌囀泥芳妍,杏枝如畫倚輕煙、瑣窗前。
憑闌愁立雙娥細,柳影斜搖砌。玉郎還是不還家?教人魂夢逐楊花、繞天涯。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唐代賈至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