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浩歌

唐代李賀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
青毛驄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緗煙。
箏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
羞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南風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吳移來了海水。
王母的桃花開了上千遍,長壽的彭祖和巫鹹也該死過幾回。
坐騎的青驄馬花紋如連錢,初春的楊柳含裹著縷縷雲煙。
彈箏美人用金杯勸我飲酒,謂我年輕,前程未知當自勉。
不須縱酒欣賞那哀怨曲《丁都護》,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來無定主。
買絲線繡一幅憐才愛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澆祭趙州的舊土。
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過玉蟾蜍,侍酒女子頭髮稀薄已經不好梳。
眼看著濃黑眉毛轉眼變衰白,二十歲的男子哪能無謂地空勞碌?

注釋
⑴浩歌:大聲唱歌。《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
⑵帝:指宇宙的主宰。天吳:水神。《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虹虹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⑶王母:傳說中的西王母(事見《穆天子傳》、《列子》等),傳說她栽的仙桃樹三千年結一次果實(見《漢武帝內傳》)。
⑷彭祖:傳說他叫籛鏗,是顓頊的玄孫,生於夏代,堯封他在彭地,到殷末時已有七百六十七歲(一說八百餘歲),殷王以為大夫,託病不問政事(事見《神仙傳》、《列仙傳》)。《莊子·秋水》:“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又《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屈原《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巫鹹:一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相傳他發明鼓,發明用筮占卜,又會占星,是神仙人物。
⑸青毛驄(cōng)馬:名馬。參差錢:馬身上的斑紋參差不齊。《爾雅·釋畜》第十九:“青驪驎驒。”注云:“色有深淺,斑駁隱粼,今之連錢驄。”
⑹含緗煙:形容楊柳嫩黃。緗(xiāng):淺黃色的絹。緗,一作細。
⑺箏人:彈箏的女子。屈卮(zhī):一種有把的酒盞。
⑻神血句:酒醉時飄飄然,似乎形神分離了,不知自己是誰。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長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說法。身問誰:是“身向誰”的意思。
⑼丁都護:劉宋高祖時的勇士丁旿,官都護。又樂府歌有《丁都護》之曲。王琦注云:“唐時邊州設都護府……丁都護當是丁姓而曾為都護府之官屬,或是武官而加銜都護者,與長吉同會,縱飲慷慨,有不遇知己之嘆。故以其官稱之,告之以不須浪飲,世上英雄本來難遇其主。”
⑽平原君:趙勝,戰國時趙國貴族,惠文王之弟,善養士,門下有食客數千人,任趙相。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圍趙都邯鄲,平原君指揮抗秦,堅守三年,後楚、魏聯合,擊敗秦軍。
⑾漏:古代的計時器。玉蟾蜍:滴漏上面玉制的裝飾。可能人寫的這種漏壺就是蟾蜍形狀的,水從其口中滴出。李賀另有《李夫人》詩云:“玉蟾滴水雞人唱。”
⑿衛娘:原指衛後,即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傳說她發多而美,深得漢武帝的寵愛。《漢武故事》:“上見其美發,悅之。”這裡的“衛娘”代指妙齡女子,或即侑酒歌女。發薄不勝梳:言衛娘年老色衰,頭髮稀疏了。
⒀秋眉:稀疏變黃的眉毛。換新綠:畫眉。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畫眉,因與濃綠色相近,故唐人詩中常稱黛色為綠色。如李賀《貝宮夫人》:“長眉凝綠幾千年。”《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風吹小綠。”
⒁刺促:煩惱。

賞析

首四句寫高山大海也會變化,人不論多么長壽,也會死。在亘古以來的時空中,一切都不是永恆不變的。五至八句言借酒銷愁。九至十二句寫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憤懣。人認為當世沒有平原君那樣的賢主,只好買絲繡成平原君的像,灑酒祭奠他。最後四句言人生易老,既然不遇明主,索性及時行樂吧。一個普通的意思,在李賀的筆下,竟有這么多奇思妙想。

詩題“浩歌”語本《楚辭·九歌·少司命》,即長歌、大聲唱歌、縱情放歌之類。一般說來,寫作這樣的詩宜從敘事寫景入手。但詩人不屑於蹈襲故常,偏從虛處落筆,一開始就把想像的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幻象紛呈,雄奇詭譎,卻又把滄海桑田的“意”婉曲而又鮮明地表達出來了。宋人劉辰翁評這首詩說:“從‘南風’一句便不可及,佚盪宛轉,真俠少年之度。”(引自姚佺《昌谷集註解定本》)詩人用豪放的筆觸,雄奇的景象,抒發自己淒傷的情懷,真是既“佚盪”,又“宛轉”,字裡行間充溢著一種驚世駭俗的英氣,所謂“俠少年之度”,指的就是這種非凡的氣度。

三、四兩句,一寫仙界,一寫塵世。傳說王母種的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生實”。彭祖和巫鹹則是世間壽命最長的人。當王母的桃樹開花千遍的時候,彭祖和巫鹹也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兩相比照,見出生命的短促。長壽的彭祖和巫鹹尚且不能久留人世,何況尋常之輩。這裡有兩個對比:一是把仙人與凡人相比,一是把凡人中的長壽者與普通人相比。前者見於字面,後者意在言外。這樣層層比照、烘托,“人生幾何”的命意更加顯豁。

五至八句寫春遊時的情景,用的是反襯手法。先著力烘托春遊的盛況。“青毛”句寫馬。馬的毛色青白相同,構成錢形花紋的名叫“連錢驄”,是為名貴之馬。騎在這樣的馬上,飽覽四周的景色,真是愜意極了。初春的楊柳籠含淡淡的煙靄。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柔美,那么逗人遐想。後來大家下馬休憩,縱酒放歌,歡快之至。而當歌女手捧金杯前來殷勤勸酒的時候,詩人卻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了。他想到春光易老,自己的青春年華也將逝如流水。“神血未凝身問誰”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種意緒。

接著詩歌又由抑轉揚,借古諷今,指摘時弊,抒發憤世嫉俗的情懷。“丁都護”或者像王琦所說,實有其人,並且是這次郊遊宴樂的參與者(見《李長吉歌詩匯解》);或者當時有“丁都護嗜酒”的傳說,詩人藉以表達勸戒之意。“不須浪飲丁都護”,既是勸人,也是戒己,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懷才不遇就浪飲求醉,而應當面向現實,認識到世道淪落,英雄不受重用乃勢所必然,不足為怪。詩人愈是這樣自寬自慰,憤激之情就愈顯得濃烈深沉。“世上”句中“無主”的“主”,影射人主,亦即當時的皇帝,以發泄對朝政的不滿。“買絲”云云,與其說是敬慕和懷念平原君,毋寧說是抨擊昏庸無道、埋沒人才的當權者。表面寫“愛”,實際寫“恨”,恨自己沒有機會施展才能和抱負,以致虛擲了黃金般的青春年華。

結束四句的內容與前面各個部分都有聯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玉蟾蜍”是古代的一種漏壺。銅壺滴漏,聲音幽細,用“咽”字來表現它,十分準確。另外,詩人感時傷遇,悲抑萬端,這種內在的思想感情也藉助“咽”字曲曲傳出,更是傳神。“此處通過具體的形象,揭示了“紅顏易老”的無情規律。末二句急轉直下,表示要及時行樂。“羞見秋眉換新綠”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要辜負眼前這位侑酒歌女的深情厚意;二是不願讓自己的青春年華白白流逝。既然世上沒有像平原君那樣識才愛士的賢哲,就不必作建功立業的非非之想。面對歌女、美酒、寶馬、嬌春,就縱情開懷暢飲吧。一個年方二十的男兒,正值風華正茂之時,不能這般侷促偃蹇。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是從憤世嫉俗的感情派生出來的,是對黑暗現實發出的悲憤控訴。

這首暢敘胸臆的詩篇,造語奇,造境也奇,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詩人騎馬踏青,面對大好的春光,本應產生舒適歡暢的感受。但偏偏就在此時,一種與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憂傷情緒像雲霧般在心頭冉冉升起。這種把歡樂和哀怨、明麗和幽冷等等矛盾著的因素糅合起來的現象,在李賀的詩歌里是屢見不鮮的,它使詩歌更具有神奇的魅力。此詩在結構上完全擺脫了由物起興、以事牽情的程式。它先寫“興”,寫由景物引起的神奇幻象。接著寫春遊,色彩穠艷,氣韻沉酣,與前面的幻覺境界迥然不同,但又是產生那種幻覺的物質基礎。詩人故意顛倒它們的先後次序,造成悲抑的氣氛和起落的形勢。

後面從“神血”句起都是抒發身世之悲的筆墨。它們與開頭相適應,有力地表達了悲憤的情懷。全詩活而不亂,粘而不滯,行文的迴環曲折與感情的起落變化相適應,迷離渾化,達到了藝術上完美的統一。

李賀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335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天涯

唐代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春晚

宋代左緯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
蝶隨花片落,燕拂水紋飛。
試數交遊看,方驚笑語稀。
一年春又盡,倚杖對斜暉。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