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代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現在正是農曆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溫習經書,倉猝中不敢打擾,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裡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 我獨坐在那裡,跟來的僮僕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於攙著手吟誦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 草地,麥田裡雉鳥在清晨嗚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閒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不一一詳述了。

注釋
秀才:唐代對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的稱呼。
臘月:農曆十二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舉行“臘祭”,所以稱十二月為臘月。
景氣:景色,氣候。
故山殊可過: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舊居的山,指王維的“輞川別業”所在地的藍田山。殊,很。過,過訪、遊覽。
足下:您,表示對人的尊稱。
方溫經:正在溫習經書。方,正。
猥:鄙賤。自謙之詞。
煩:打擾。
輒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維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詩,《舊唐書·神秀傳》中說,藍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誤。
飯訖(qì):吃完飯。訖,完。飯,名詞作動詞,吃飯。
北涉玄灞:近來渡過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綠髮黑。
華子岡: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處勝景。
輞水:車輪狀的湖水。
村墟:村莊。
夜舂:晚上用臼杵搗谷(的聲音)。舂,這裡指搗米,即把穀物放在石臼里搗去外殼。
疏:稀疏的。
靜默:指已入睡。
曩:從前。
仄逕:逕同徑,狹窄的小路。
當待:等到。
蔓發:蔓延生長。
輕鯈(tiáo):即白,魚名。身體狹長,遊動輕捷。
矯翼:張開翅膀。矯,舉。
青皋:青草地。皋,水邊高地。
麥隴:麥田裡。
朝雊(gòu):早晨野雞鳴叫。雊,野雞鳴叫。
斯之不遠〕這不太遠了。斯,代詞,這,指春天的景色。
儻:同“倘”,假使,如果。
天機清妙:性情高遠。天機,天性。清妙,指超塵拔俗,與眾不同。
不急之務:閒事,這裡指遊山玩水。
是中:這中間。
無忽:不可疏忽錯過。
因馱黃檗(bò)人往:借馱黃檗的人前往之便(帶這封信)。因,趁。黃檗,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和莖內皮可入藥。莖內皮為黃色,也可做染料。
不一:古人書信結尾常用的套語,不一一詳述之意。
山中人:王維晚年信佛,過著半隱的生活,故自稱。

賞析

全文描繪了輞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隱約的城郭、淪漣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滅的燈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寫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輕盈。

“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歲末寒冬的山間景致在王維眼中也是很優美動人的,故山景氣如何和暢,他略而不述,專講了飯後歸來時所見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輞川在月光中漣漪起伏;山上燈火,透過樹林明滅可見;村巷裡的寒犬叫聲、夜舂聲和山寺里的疏鐘聲一併傳來,作者所寫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遠火,都是在月色朦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鍾則是在黑夜裡聽到的,作者通過所見所聞,來寫那寒夜的景物特色,這樣就更切實、逼真,下面寫他歸家後的境遇和感觸,當僮僕靜默時,他卻思緒不寧,感到十分孤獨了!他不禁想到往日與裴迪一起走過仄徑去尋幽訪勝,對著清流賦論文的快樂,這一段所寫是一天中游山的經歷和感受,但從“猥不敢相煩”到“多思曩昔”卻是寫對裴迪的思念,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對方來同游故山的興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請了,王維希望裴迪來年春天能夠前來,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喚對方,“草木蔓發”以下六個四字句,凝練地描繪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白鰷輕快地在水中遊動,白鷗展開那矯健的翅膀掠空飛翔,野雉在麥隴中鳴叫,草木染綠了春山,露水滋潤了堤岸,這一切與前面歲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鮮明的對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著濃厚的遊興,還能敏銳地預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臨,他已開始品味到未來的深趣,這說明山中人王維正是那種“天機清妙者”,即對自然風光有濃厚的興趣,對佳山麗水具有極強領悟能力的人,既能發現歲末寒冬之夜朦朧可見、清晰可聞的景物,又能憑自己的經驗想像出來年春光的優美動人。人們說王維“詩中有畫”,其實王維文中也是有畫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雖然是一封書信,但可以說它也是作者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成的一篇優美的寫景記游散文,一首讚美自然風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詩。

創作背景

王維於開元二十年前後曾在輞川隱居,在隱居生活中他經常和野老共話桑麻,同朋友飲酒賦,與山僧談經論道,在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侶,早在移居輞川之前,他們就一同在終南山隱居過,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後,他們又經常“浮舟往來生,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王維與裴迪

裴迪是同王維來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園人。他開元末在張九齡荊州幕府(孟浩然有《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詩,可證),後到長安,曾隱於終南,《唐詩紀事》卷一六云:“迪初與王維、興宗俱居終南。”維得輞川別業後,常“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新唐書·王維傳》)在王維與裴迪唱和的詩中,多稱迪為“秀才”,又《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云:“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以佯狂遁世的接輿喻裴迪,可見天寶年間,迪有較長時間未居官,過著隱逸的生活。裴迪《青雀歌》:“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鵷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雲。”他何嘗不想致身青雲,但又潔身自好,不妄與燕雀同群,這或許是他仕途失志、只得歸隱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在隱居中,他逐漸接受佛教思想,從中獲得精神安慰,《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說:“浮名竟何益,從此願棲禪。”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維的贈答、同詠之作;而維集中同迪的贈答、同詠之作,則達三十餘篇,其數量超過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由此即可見兩人之間交往的密切。又從王維的寬慰裴迪(見《酌酒與裴迪》詩)和裴迪的冒險到菩提寺探望王維(時維被叛軍拘於寺中),也可看出他們之間互相關心、患難與共的關係。這種關係,是以兩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為基礎的,用王維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攜手本同心”(《贈裴迪》)。

(節選自《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五人墓碑記

明代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

齊人有一妻一妾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

弈秋

先秦孟子及弟子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