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鳳凰台上憶吹簫》典範詞作

鳳凰台上憶吹簫 其一

清代陳衍

字字銷愁,行行排悶,依然愁悶全封。道覺松纏臂,蹙損眉峰。

何補離腸萬一,無益事、合絕來蹤。甫能彀、些兒減遣,誤惹還濃。

重重。滿枝結子,憎底事桃花,壓遍嬌紅。累柳枝斜嚲,眠起皆慵。

誰管夜深無睡,多半總、聽五

鳳凰台上憶吹簫 其二

清代陳衍

金縷花枝,北風裙帶,別離最是今年。甚一春心緒,不上蠻箋。

知否人歸雁後,何止思、發在花前。無聊也、待援此例,卻又徒然。

無眠。最防瘦損,看病渴孤花,怎護暄妍。憶蕊珠宮裡,曾話纏綿。

試作年時瑤想,禁忍俊、一晌

鳳凰台上憶吹簫 步月

明代沈宜修

簾影橫階,翠■垂榥,花闌芳徑苔肥。看小庭煙醉,白月澄漪。

簾外將舒玉藥,尋萼夢、雪汗凝蕤。金壺送,迴廊靜悄,墨灑花篩。

微微。羅衣耐冷,雙繶向輕陰,夜漸闌時。想夕陽初下,雲樹參差。

又是嬋娟千里,長相見、淡景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鳳凰台上憶吹簫 代人恨別

明代沈宜修

好事多磨,重雲掩月,曉風驚夢難留。又一番春色,惱亂枝頭。

湘浦佩沉波冷,花影里、枉自凝眸。添怊悵,燕來鴻去,鎖盡閒愁。

休休。楚台已遠,生惹得情深,何處忘憂。嘆幽懷幾許,總付東流。

那更欄前芳草,縈人思、恨滿

鳳凰台上憶吹簫 丁已中秋感舊

明代劉炳

銀漢無聲,澹雲籠月,汀煙落木蕭蕭。悵西風萬里,江上停橈。

玉砌雕闌何處,霓裳曲、鳳管鸞簫。休重問,傷心往事,都付寒潮。

河橋。當年惜別,翠雁濕啼痕,斂衽魂銷。感新愁磊磈,有酒難澆。

行徑紅蘭香歇,低顰念、暮暮

鳳凰台上憶吹簫 題周昉宮人調鸚鵡圖

清代宋犖

寶髻盤雲,絳綃籠雪,內家妝束風流。向石邊小憩,藏卻鈿鉤。

還有侍兒執扇,苔徑里、映帶溫柔。傷心也,杏花在手,凝盼枝頭。

啾啾。綠衣娘子,愛惜殺春光,芳樹能留。好教將言語,等待宸游。

似欲殷勤重問,長門賦、汝會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鳳凰台上憶吹簫·鳳凰台懷古

清代陳家慶

黃葉聲中,金風客里,江城有侶相尋。正夕陽煙柳,報導秋深。

不信黃昏立盡,祗余得、雁序哀吟。關懷甚、衣香夢冷,花草愁侵。

蕭森。何時鳳去,總徑古台荒,負卻登臨。看三山天外,二水洲心。

為問詞仙老去,憑誰與、蘇豁

鳳凰台上憶吹簫

清代樊增祥

粉鏡全拋,衣香盡滅,更無夢到樓西。為道潘郎文采,漸減當時。

惟有年年今夜,多情月、長照虛帷。塵封處,猶余錦瑟,長與人齊。

天涯又逢腸斷,正晚花庭榭,螢點羅衣。香篆里、初溫玉茗,小薦紅梔。

惆悵十三年事,無人覺

鳳凰台上憶吹簫·重九日同椒坪、一山兩丈登鳳凰岡望海,有懷蕭伯瑤。時與伯瑤別七年矣

清代潘飛聲

根竹支筇,葫蘆載酒,登高剛試新晴。問荒台遺蹟,野草青青。

零落苔封斷炮,都付與、朝夕潮聲。潮頭上、洋船煙暝,手欲屠鯨。

重溟。當年擊楫,嘆繻棄歸來,閒卻青萍。只青山捫虱,脾肉堪驚。

且對西風落帽,空惆悵、舊日

鳳凰台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

宋代晁補之

千里相思,況無百里,何妨暮往朝還。又正是、梅初淡佇,禽未綿蠻。陌上相逢緩轡,風細細、雲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盡青山。
應攜後房小妓,來為我,盈盈對舞花間。便拚了、松醪翠滿,蜜炬紅殘。誰信輕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閒。都休說,簾外夜久春寒。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