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台城路》典範詞作

台城路 其一 三月中旬吳夢蕉約同人作皋亭之游

清代趙慶熹

一春好似黃梅雨,今朝嫩晴天氣。櫓響離城,雲移出樹,拂面牽絲風細。

船頭舵尾。看水碧羅羅,野塘十里。一路桃花,淺深紅到半山里。

年來花事有幾。再消停、數日枝上如洗。歡喜橋邊,甘敦村外,都是曾經游地。

尋春倦矣。

台城路 題陸簫士

清代趙芬

石樑遙亘天台路,斯游最饒清妙。手杖青藤,腰鑱白木,夢裡當時曾到。

仙山春早。看紅遍夭桃,閒情多少。倚石迷花,千岩萬壑徑幽繞。

新詞繼蹤石室,畫師憑寫出,峰迥雲峭。詩詠曹唐,賦裁孫綽,輸卻風流懷抱。

元花蓍草。

台城路 懺庵寄示秦淮聞歌詞賦此報之

清代王易

江山殘霸登臨後,霜紅暗催秋換。靜月籠沙,平煙浸郭,淒咽秦淮波軟。

繁華夢短。正金谷無人,夜鵑空怨。暫旅心情,怕沾餘醉負雙眼。

南朝清韻易了,鼓鼙聲斷續,頻和簫管。暮苑迷鶯,崇台見鹿,千古新陳一嘆。

斜陽又晚。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台城路

清代吳藻

南湖綠淨無今古,年年夕陽紅濕。賣酒人家,試香池館,一樣簾波三尺。

荒涼故跡。想曲曲闌乾,玉纖曾拍。舊日妝檯,杏梁除是燕相識。

袈裟初地又改,剩橫枝瘦影,吹透鄰笛。老去秋娘,後來詞史,畫裡依然裙屐。

垂楊自碧。

台城路 和師言送春

元代袁易

落紅填徑東風惡,貪飛燕雛歸晚。聽雨樓低,留春地窄,誰念閒情消減。天涯漫覽。正鷗渚波寬,柳汀雲黯。賴有遙峰,數尖遮斷送愁眼。年年春草又綠,看花人自老,遺恨天遠。雁柱凝塵,鮫綃暗墨,青鬢吳霜輕點。風流漸懶。但詩惱東陽,病添中散。院落無人,繡簾和絮卷。

台城路 其二 小滿後十日同人復游皋亭舟行小港中綠陰夾岸意境幽絕

清代趙慶熹

不寒不暖晴時節,開箱袷衣初試。酒舫重移,釣竿新把,且學老漁身世。

花開楝子,看風過搖涼,水痕都紫。兩岸人家,晝長門掩正蠶市。

枝頭青杏尚小,只桑陰、豆莢肥綠如指。土沒鞋平,衫兜扇出,又過斜陽山寺。

紅橋雁齒。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台城路

清代吳藻

一家終日樓中住,千株萬株華繞。借月傳神,團香入指,點筆嫩寒春曉。

鷗波夢悄,正寫出雙身,索來雙笑。如水瑤台,問君修得幾生到。

和雲低覆紙帳,看床頭捲軸,深護多少。玉茗清才,縞衣仙侶,蛾綠兩彎剛掃。

重商畫稿,

台城路

清代高士奇

雕欄幾曲層台上,舊是廣寒宮宇。綺綴迎風,珠錢漏月,想見玉虹金露。

穠花無據。但錦石生苔,秋花點土。艷粉香脂,佩環聲作疏疏雨。

堆雲橋外徒倚,尚澄湖一片,晚霞孤鶩。雁柱調弦,鸞箋寫怨,無限當年情緒。

長安砧杵。

台城路 兒子受祺通籍後,仍從戎,山左軍事方殷,不容以思親誤之,書此以勖其志

清代唐蘊貞

宮袍不把兜牟換,應憐絕裾溫嶠。旗擁銀螭,符分玉虎,未許刀環唱早。

欃槍待掃。願繪上麒麟,傳來畫稿。千里燕雲,多應回首擾懷抱。

秋風蒪膾縱好,便早脫征衫,依舊難了。塞雁歸遲,戍人望遠,夢裡泰山雲繞。

關山非道。

台城路 題漢宮花

清代高燮

故宮回首真淒絕,剩魄殘魂何似。撫鏡生憐,容姿憔悴,畢竟飄零誰使。

不如歸死。縱樂操南音,聊復爾爾。滿眼神州,夕陽無限胡笳起。

好夢心頭關住,記天顏相對,薰風繞指。劫後青山,恨余紅淚,一曲成聲變徵。

冠裳如此。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