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調歌頭》典範詞作

水調歌頭 其一 少年

清代丁澎

紫陽香塵起,狹路少年游。連錢寶馬珠勒,柳外擲吳鉤。

望見倉琅青漆,不問君家誠是,隨意脫驦裘。浪說張公子,調笑擘箜篌。

翠猊燼,鈿蟬落,暗凝眸。櫻桃花底沉醉,低語問歸休。

郎在金明池上,妾住善和坊里,相去十三樓

水調歌頭 其二十三 陳平章即席賦

宋代劉辰翁

夜看二星度,高會列群英。蒼顏白髮烏帽,風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來者,仍是尋常百姓,坐覺孟公驚。且勿多酌我,未厭我狂醒。

金甌啟,銀信喜,袞衣新。向來淮浙草木,隱隱有餘聲。

聞說井闌沙語,感念石壕村事,傾耳發驚霆

水調歌頭(送竹隱知郢州)

宋代戴復古

鵰鶚上雲漢,虎豹守天關。一官遊戲,笑向古郢試朱轓。天下封疆幾郡,盡得公為太守,奉詔仰天寬。萬物一吐氣,千里賀平安。
雪樓高,三百尺,玉欄乾。政成無事,時復把酒對江山。問訊莫愁安在,見說風流宋玉,猶有屋三間。請和陽春曲,留與世人看。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水調歌頭

清代沈曾植

峨舸下江夾,雙闕豁天門。柁樓徙倚回望,鵲尾夕陽痕。

多謝襄陽父老,寄語石城年少,䟤跋漫紛紜。地土賤無直,山鬼詩何論。

五雜俎,八風舞,七言文。去矣西河老守,別語漫云云。

風起白頭高浪,日暮碧雲孤唱,林際見春申

水調歌頭 其一 和李泰發尚書泊舟嚴陵

宋代劉一止

千古嚴陵瀨,清夜月荒涼。水明沙淨,波面一葉弄孤光。

北望旄頭天際,殺氣遙昏楚甸,雲樹失青蒼。愁絕未歸客,衰鬢點吳霜。

聽江邊,鳴寶瑟,想英皇。騎鯨仙裔,高韻清絕勝風篁。

醉入無何境界,卻笑昔人底事,遠慕白雲鄉

水調歌頭 其二 再寄斯奮

近現代陳永正

岩際杞荊滿,艱阻獨遲來。溶溶表立雲上,閶闔叫難開。

眼底千年城郭,恰值滄江改道,浩浩失樓台。山木自相寇,遠響一何哀。

淩絕頂,俯深壑,佇蒼苔。敢辭輕命,我輩豈值一錢哉。

上有藏書之窟,下有蟄龍之穴,求索與誰偕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水調歌頭

清代朱祖謀

香夢墮槐國,林語咽新蟬。澡蘭時節無恙,催徹小遊仙。

不分巫雲一段,幾誤黎渦雙靨,遺恨滿瑤天。續命費紅縷,■■與纏綿。

畫屏角,風雨惡,惜芳妍。低鬟辟兵符裊,釵約誤經年。

僥倖小憐玉體,辛苦漢宮珊步,猶自斗嬋娟

水調歌頭 其七 秋興

明代陶安

秋高興何遠,爽氣掬星河。雨晴山勢飛動,樓外雁來多。

丹桂香凝幕府,銀燭光搖青瑣,試問夜如何。天地大無外,老子盡婆娑。

寫兵機,脩馬政,詠鐃歌。西風莫添,華發壯志未消磨。

眼見帝都龍虎,人似仙洲麟鳳,留我共鑾坡

水調歌頭·日永向槐夏

宋代曾協

日永向槐夏,繞屋樹扶疏。麥秋天氣清潤,設巾兌記生初。新拜小君佳號,更過諸郎官舍,仍玩掌中珠。樂事似今少,一笑倒雙壺。
列山餚,烹野蔌,且歡娛。鹿門遠引,平生此志與君俱。終向苕溪煙水,攜手雲莊風月,不踐利名區。功業看兒輩,相對老江湖。

水調歌頭(上饒送程伯禹尚書)

宋代侯置

涼吹送溪雨,落日散汀鷗。暮天空闊無際,層巘綠蛾浮。上印初辭藩寄,拂袖欣還故里,歸騎及中秋。倚杖飽山閣,回首翠微樓。
一區宅,千里客,舊從游。甘棠空有餘蔭,誰解挽公留。翰墨文章獨步,富貴功名餘事,當代仰風流。暫蠟登山屐,終作濟川舟。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