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 / 1頁

資治通鑑·晉紀·晉紀十二

桑口,欲入杜曾。王敦遣武昌太守趙誘、襄陽太守硃軌擊之,攀等懼,請降。杜曾亦請擊第五猗於襄陽以自贖。廙將赴荊州,留長史劉浚鎮揚口壘。竟陵內史硃伺謂廙曰:“曾,猾賊也,外示屈服,欲誘官軍使西,然後兼道襲揚口耳。宜大部分,未可便西。”廙性矜厲... 閱讀全文

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一

又請與魏博軍合;延光知德鈞合諸軍,志趣難測,表稱魏博兵已入賊境,無容南行數百里與德鈞合,乃止。漢主以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劉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浚,崇望之子也。十一月,戊子以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依前東北面行營招討使。以趙延壽為河東道...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二十九

,尤深疾圖魯特穆爾等所為,欲去之,未能也。 江西賊帥王善寇閩,官軍守羅源縣拒之。 羅源與連江接壤,勢將迫連江。寧善鄉巡檢劉浚妻真定史氏,故相家女也,有才識,謂浚曰:“事急矣,可聚兵以捍一方。”於是盡出奩中物,募壯士百餘,命仲子健將之,浹旬間... 閱讀全文

晉書·列傳·第五十一章

復散還橫桑口,欲入杜曾。 時硃軌、趙誘、李桓率眾將擊之,攀等懼誅,以司馬孫景造謀距暠,因斬之,降軌 等。廙將西出,遣長史劉浚留鎮揚口壘。時杜曾會請討第五猗於襄陽,伺謂廙曰: “曾是猾賊,外示西還,以疑眾心,欲誘引官軍使西,然後兼道襲揚口耳。...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二十九

法當早卒。今 檢《宋書》,高祖長子先被篡弒,次子義隆,享國多年。高祖又當祖祿下生,法得 嫡孫財祿。今檢《宋書》其孫劉劭、劉浚並為篡逆,幾失宗祧。祿命不驗五也。 敘《葬書》曰: 《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 閱讀全文

新五代史·世家·南漢世家第五

,中朝士人以嶺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謫死南方者往往有子 孫,或當時仕宦遭亂不得還者,皆客嶺表。王定保、倪曙、劉浚、李衡、周杰、楊 洞潛、趙光裔之徒,隱皆招禮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學博士,浚崇望之子,以 避亂往;衡德裕之孫,唐右... 閱讀全文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四·報應三(金剛經)

中縣丞,雅好佛經,尤專心持誦金剛經,至三萬餘遍,靈應奇異。年既衰暮,三牙並落,念經懇請,牙生如舊。在閬中時,屬亢旱,刺史劉浚令祈雨,僅得一遍,遂獲沛然。又若霖潦,別駕使祈晴,應時便霽。前後證驗非一,不能遍舉。(出《報應記》)長安縣繫囚唐... 閱讀全文

太平御覽·兵部·卷四十三

不變。諸軍尋至,賊潰,追擊之,皆棄船投水,死者太半。賊夜還長沙,伺追至蒲圻,不及而反。加威遠將軍,赤幢曲蓋。又曰:朱伺、劉浚與鄭攀戰楊口壘。伺常所調弩忽噤不發,伺甚惡之。及賊攻陷北門,伺退入船。初,浚開諸船底,以木掩之,名為船械。伺既入,賊... 閱讀全文

詩人玉屑·卷一

“忽憶往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蒼苔,如何不飲令心哀!”東坡云:“何須更待秋井塌,見人白骨方銜杯!”此皆翻案法也。余友人安福劉浚,字景明,重陽詩云:“不用茱萸子細看,管取明年各強健。”得此法矣。誠齋又法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