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4頁

元史·本紀·卷二十八

樞密院副使吳元珪、王約集賢大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韓從益昭文館大學士,並商議中書省事。拜住言:“前集賢侍講學士趙居信、直學士吳澄,皆有德老儒,請徵用之。”帝喜曰:“卿言適副朕心,更當搜訪山林隱逸之士。”遂以居信為翰林學士承旨,澄為學士。增置上都... 閱讀全文

元史·本紀·卷二十九

。甲戌,江浙行省左丞趙簡,請開經筵及擇師傅,令太子及諸王大臣子孫受學,遂命平章政事張珪、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迷失、學士吳澄、集賢直學士鄧文原,以《帝范》、《資治通鑑》、《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等書進講,復敕右丞相也先鐵木兒領之。諸王怯別... 閱讀全文

元史·本紀·卷三十

湖廣;買奴為宣靖王,鎮益都;各賜鈔三千錠。以山東、湖廣官田賜民耕墾,人三頃,仍給牛具。諸王不賽因遣使獻西馬。征前翰林學士吳澄,不起。置都水庸田司於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己未,賜武平王帖古思不花部軍民鈔,人十五錠。以湘寧王八剌失里鎮兀魯思部。... 閱讀全文

元史·志·卷三十四

拜命即歸。九年,詔求山林間有德行文學、識治道者,遣使征蕭渼,且曰:“或不樂於仕,可試一來,與朕語而遣歸。”至大三年,復召吳澄,拜國子司業,以病還;延祐三年,召拜集賢直學士,以疾不赴;至治三年,召拜翰林學士。武宗、仁宗累征蕭渼,授集賢學士、國...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三十

有據云。余闕余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官廬州,遂為廬州人。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游,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俄召入,應奉翰林文字,轉中書刑部主事...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四十三

,無敢持一毫獻者。治家甚嚴,而孝弟尤篤。時言世家有禮法者,必歸之董氏。其禮敬賢士尤至。在江西,以屬掾元明善為賓友,既又得吳澄而師之,延虞汲於家塾以教其子。諸老儒及西蜀遺士,皆以書院之祿起之,使以所學教授。遷南行台,又招汲子集與俱,後又得范梈...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五十八

卷,詩五卷,號《丁亥集》,因所自選。又有文集十餘卷,及《國小四書語錄》,皆門生故友所錄,惟《易繫辭說》,乃因病中親筆雲。吳澄吳澄,字幼清,撫州崇仁人。高祖曄,初居鹹口裡,當華蓋、臨川二山間,望氣者徐覺言其地當出異人。澄生前一夕,鄉父老見異氣...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五十九

郎秋官正,兼領冬官正事。四年,仁宗即位,嘉尚儒術。台臣言履謙有學行,可教國學子弟,擢國子監丞,改授奉直大夫、國子司業,與吳澄並命,時號得人。每五鼓入學,風雨寒暑,未嘗少怠,其教養有法,諸生皆畏服。未幾,復以履謙僉太史院事。皇慶二年春,彗星出...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六十二

不能從。未幾,珪病增劇,非扶掖不能行。有詔:常見免拜跪,賜小車,得乘至殿門下。帝始開經筵,令左丞相與珪領之,珪進翰林學士吳澄等,以備顧問。自是辭位甚力,猶封蔡國公,知經筵事,別刻蔡國公印以賜。泰定二年夏,得旨暫歸。三年春,上遣使召珪,期於必...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六十五

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張珪曰:“王結非聖賢之書不讀,非仁義之言不談。”識者以為名言。晚邃於《易》,著《易說》一卷,臨川吳澄讀而善之。及卒,公卿唁於朝,士大夫吊於家,曰:“正人亡矣。”四年五月,詔贈資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護軍,... 閱讀全文